上山下海矢志照顧氣喘兒專訪杏林獎得主台北長庚兒科顏大欽主任2 |
 |
◎長庚醫訊執行編輯 林淑惠 ◎長庚醫訊編輯委員暨新生兒科醫師楊鵬弘 校閱 |
 |
 |
 |
感謝國民健康局讓我們長庚醫療團隊以三年時間(民國89-91年)將兒童慢性氣喘照護知識,由醫院推展到學校校園,我們那時去每縣市衛教,將當地所有國小、國中校護集合起來,進行一整天的衛教演說,錄影帶教學及實際操作體驗課程,加強他們兒童氣喘照護的知識和技能。我的主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 黃璟隆部長,承接了國民健康局的全國國中小校護氣喘教育訓練計劃,在衛教方面,其實他做得比我更好,承蒙黃部長的器重,讓我承擔了很重要的業務,那就是氣喘衛教演講的教材編輯,從基本的觀念到照護的知識、氣喘吸入藥物的使用、以深入淺出、醫療用語口語化的方式,編排成圖文並茂的手冊,給學校參考。 為了補書本之不足,並加強書本所要傳達的知識和技能,又花了半年時間和歐良修醫師,找拍攝影片的公司拍攝衛教錄影帶,我那時身兼導演、編劇和主角,拍了一整套兒童氣喘衛教知識和吸藥技巧的生活照護衛教錄影帶,衛教錄影帶共有三個單元,拍攝影片的過程要感謝歐良修、吳志仁醫師及團隊的其他成員的大力協助、雖然辛苦但卻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曾有報告顯示:世界上文明國家氣喘盛行率逐年增加,臨床醫師若只局限於醫療院所照護病人,能幫的病人及影響層面有限,政府願意全面推動整體醫療照護是我們樂見其成的,黃璟隆部長在公開演講及媒體採訪中,也大力呼籲政府重視兒童氣喘衛教,也間接影響政府的決策。 問:臨床醫師平日工作忙碌,要怎麼抽出時間衛教呢? 答:那時醫療團隊寧願犧牲假日,東奔西跑到第一線宣導衛教。當時我們衛教團隊有三個靈魂人物:黃璟隆部長、歐良修醫師和我,我們這鐵三角,每次去衛教,三人中有兩人會出勤,搭配過敏科研究員及衛教師和協會秘書。以前還沒有高鐵時,我們坐飛機去較遠的縣市,那時一年內搭飛機的次數可抵得過數年。其實助理更辛苦,因為她們前一天必須到當地佈置場地,那時一場都1-200人以上,相當熱烈。民國89-91年,那時一、兩個月就一場,3年下來共舉辦了24場,我們上山下海推廣氣喘衛教,共同經歷許多事,也衍生出患難與共的革命情感。 由於平日要看診及教學,假日要去衛教,有空就忙裡偷閒,例如去外島衛教時,衛教演講完,團隊成員就順便一覽附近景點,無形中也增進了團隊情感。 良醫與良師 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肩負教導住院醫師、實習醫師的責任,顏主任詢詢善誘、傾囊相授的教學風格曾獲實習醫師票選為「教學優良主治醫師」,且聽聽他的教育心得。 問:您近幾年更擔任畢業後的醫學訓練課程PGY (post-graduated year) 及畢業前的醫學訓練課程UGY (under-graduated year) 的臨床導師,每月關懷及解決這些學生所面臨的各種臨床適應及學習障礙。在現今年輕人勇於挑戰權威的世代,您認為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要如何恰如其分的鼓勵學生創新? 答:做個好老師是要很用心的,現代年輕人不能罵,自尊心很強,自尊心強是好事,如果善用他們的自尊心來要求他們,不要用責罵而用鼓勵和讚賞的方式,發揮他們的長處,誘導他們學習,常會有不錯的效果。醫學生是天之驕子,盡量避免威權式的教育,在醫療方面主治醫師也要身教、言教並重,要讓學生體會醫生是神聖的職業,只要一個小疏忽,就有可能讓小小生命受到威脅,醫生的責任感相對於其他行業也更為重要,除疾病處理及診斷的醫術外,一定要教導同理心,站在病人立場為病人想,醫德、醫術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到最好境界。 兒科醫師要特別重視溝通能力,因為小朋友不會講自己病史,要用客觀方式聽診、觸診,找出疾病成因做疾病診斷,有時,來自家長的壓力比處理小朋友疾病的壓力還要來得大,要如何承受來自家長的壓力及贏得家長的信任感呢?透過專業而口語化的解釋,並且讓家長感受到醫護團隊的持續關懷,如果能讓家長參與並配合治療,效果更好。同時也要兼顧法律層面的問題。曾有統計指出醫療糾紛有一半以上是溝通上的問題,與醫療直接行為無關,如何同理家長的感受,並以專業為基礎,口語化的表達讓家長明瞭治療計畫,使家長對醫師產生信任,在醫師和家長兩相配合下,才能使治療達到最好的效果,若能做到同理心,很多醫師所做所為,就會合乎醫學倫理,就不會互踢皮球,不會因為不喜歡家長態度或小朋友吵鬧,就給予小朋友醫療差別待遇。如果住院醫師學習或醫療照護遇到問題,一定要虛心向上請教總醫師、主治醫師,不然醫療處置不當,更會衍生後續法律的問題。 問:可是若學生表現不好,您有何調教的方法? 答:若學生做不好,我盡量用同理的方式來指導,先認同他想到照護病人的某些點,進一步提醒他,如果可以多想到哪幾點會更好,他就會學習到他忽略了哪幾點。用間接的方式來指出他的錯誤,再加強他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效果是很好的。其實醫學生很聰明,這樣點到為止的講,他們就知道了!但有些同學可能就必需因材施教,我會給他們出回家功課,告訴他們回去唸什麼內容,明天再一起複習,並把教導內容寫在病歷上,也要花些時間討論疾病照護的內容,按照學生可學習的方式教導他醫療專科的知識。 老師包容力也要強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