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起災民的手,陪您走過八八水災重建路-2 |
 |
◎編輯部 林淑惠 林口管理部 陳柏宏 嘉義社服處 蕭國祐 高雄管理部 黃秋慧 |
 |
 |
 |
林口長庚醫療隊阿里山鄉救災日記(二) 林口長庚救災隊編制係由桃縣衛生局吳成方局長及林口長庚王正儀院長商討後共同擔任指揮官。於8月14日派遣第一隊計6名醫療隊成員投入賑災行列,(由李育松醫師領隊)前往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村。於8月17 日另行成立第二隊成員(由洪健雄醫師領隊)出發至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每隊服務災區民眾一週並因應需求狀況後續調整。截至18日中午前林口長庚豐山村醫療隊已累積醫療協助92位災民。 八月十四日 豐山村醫療隊共6 名成員包括2名醫師、2名護士、2名藥師於下午13:30於嘉義長庚運補醫療用品後分發,因道路中斷故搭乘直昇機入山並於下午5點抵達豐山村衛生站,並由衛生站護士引導會見村長。隨即展開醫療作業至當天晚間8點多,累積服務計18人次。 八月十五日 豐山村對外聯絡便道搶通,可由草嶺步行入山,有救援吉普車隊運送物資到達,領隊將醫療隊分兩組作業,衛生站駐點及行動醫療組,下午雖下雨,但物資仍空運上山。 八月十六日 嘉義縣請求阿里山鄉來吉村亦需醫療服務,故將組員分為兩組,除於豐山村衛生站繼續駐點提供醫療服務外,另一組行動醫療組(3人)由村民引導步行兩小時進入來吉村(當日來吉村看診累計14人),部分藥品稍有不足,已聯絡嘉義長庚藥局鄭主任進行補給。 八月十七日 來吉村對外之交通情形較豐山村更為嚴峻,且來吉村自來水及電力的等基本設施均尚未恢復。醫療隊於當地服務相對困難,但為能更深入幫助災民,林口長庚立即成立第二隊(由洪健雄醫師領隊、隊員6人)於8月17日晚間17:30自林口長庚出發,專程前往阿里山鄉來吉村駐點服務,該隊已8月18日上午7:20分到達來吉村隨即開始服務災民。高雄長庚前線救災日記(三) 自11日至17日前,高雄長庚醫療隊共救治587位災民,包括:瑪夏鄉民權村264人、醫療隊於8月16日新增民生村據點,當天有127人,甲仙鄉8月13日至8月16日共196人。 共有112位醫護人員參與救援,包括26位醫師、78位護理人員、3位藥師、1位社工師、4位行政人員投入賑災行列。因風災至高雄長庚急診就診人數共54人,重症後送共10人:包括住院8人、死亡2人。 八月九日 陳肇隆院長一大早主動去電楊秋興縣長,表達願意組成醫療隊前往災區救災,在第一時間內由郭明和高專和管理部同仁整合人力、物力展開醫療救援。 八月十一日高雄長庚於甲仙鄉、那瑪夏鄉一線就援區設立醫療站,另有人力支援署立旗山醫院及旗山國中收容站。醫療救援隊冒著風雨帶著醫療物資,搭乘軍用直昇機於日首度進駐那瑪夏鄉救治傷病患,那瑪夏鄉一位醫師搭配兩位護士及一位行政人員。下鄉救援的醫護人員在民權村基督教長老教會設置的醫療站服務,醫療隊員住在牧師家,當地居民為感謝本院的救助,烹煮三餐給他們吃,支援的醫護人員與當地居民互動融洽。 八月十二日高雄長庚八八水災醫療救援隊上午由旗山國中搭乘直昇機進入甲仙鄉,在衛生所架設醫療站提供災民救援服務。有一位醫師兩位護士及一位行政人員,外加一位社工員,署立旗山醫院24小時每班五名護理人員支援,旗山國中收容站收治由直昇機後送的病患,署立旗山醫院有醫師協助行政相驗工作(驗屍) ,據自那瑪下鄉支援回來的護理人員表示8月12日一個上午就救治了100多個病患,病患多半是感冒、胃腸及小擦傷居多。王建峰醫師表示部分慢性病患已無藥可用,還有小孩發高燒,另有災民需步行兩小時路程才能到急救站。據護理部朱翠萍副主任表示:高雄長庚接收後送的重症病患,參與救援的護理人員滿懷熱忱的救治病患,院方為考量救援人力的體力,安排了人力輪替支援,但滿懷愛心的醫護人員儘管已忙到全身痠痛還不願休息,希望留下來繼續救治災民。高雄縣衛生局由國家及災害醫療救護隊南部執行中心考量災後創傷症候群,希望有精神科護理人員加入,本院高雄長庚護理部也徵召精神科護理人員,反應熱烈紛紛踴躍報名,病房護理人員待命有100多位,她們許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殷切的詢問何時可去災區支援。高雄長庚管理部郭明和高專表示:本院成立八八水災應變處理編組,由陳肇隆院長擔任指揮官,莊錦豪副院長與管理部郭明和高專擔任副指揮官。應變危機處理編組下設計劃組、醫護組及後勤組等三個功能小組。高雄縣政府衛生局規劃本院為甲仙鄉醫療救援責任單位,目前提供兩個駐點之診療服務,將挺進災區提供更可近性之服務;本院目前支援那瑪夏鄉民權村與民生村居民需求,評估居民需求安排相關科別之醫師或專業人員提供醫療服務。醫療站就診災民多以外傷、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為主;甲仙鄉有失眠、情緒激動的災後創傷症候群民眾,將於醫療站派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及社工師進入災區醫療據點協助災民心理治療。精神科黃條來主任參與8月17日上午於凱旋醫院舉辦之南部各醫院心理衛生整合檢討會議將檢討災後居民心理治療。 一場八八水災近日來以無法阻擋、難以想像的浩劫席捲全台,但天地無情,人間有愛 ,來自四面八方激發凝聚的愛,一定會讓這片土地盡快復原,讓災民從浩劫餘生的陰霾中走出來。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