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懷榮耀與感恩 |
 |
◎長庚醫訊前副總編輯 林江漢 |
 |
 |
 |
時序輪迴的定律是:未來必成為現在,現在必成為過去,過去的往事則成為永恆的歷史。時間回溯到34年前(民國64年)的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上午9時30分正, 王太夫人在長庚紀念醫院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陪同下,親自為台北門診急診中心主持破土典禮,所有籌備處的人員無不滿懷興奮與榮耀的心情到場觀禮,在場的人員並與 王太夫人、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合影留念。 籌備處是由當時的主任張錦文先生領軍,由陳永全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建築設計及監工,清源營造廠承攬施工,大家密切合作日以繼夜盡心竭力從事醫院興建工作,經過一年又8個月的時間即民國65年12月1日上午十時隆重揭幕,羅慧夫醫師榮任院長之職,張錦文先生擔任副院長,當天迎接了許多各界名流顯達及黨政要員絡繹不絕的蒞臨道賀。 在廣大民眾殷切的期望之下,由於所有的主治醫師都是從台大、馬偕、榮總等大醫院中挑選的菁英,又因大家聚集一堂感受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創辦長庚紀念醫院係不求營利,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其高風亮節之情操加上台塑企業完善的管理制度為後盾,淋漓盡致的醫療效果和優質的服務態度,更首創廢除就醫住院繳交保證金的惡習,嘉惠了無數的病患,相去不到半年的時間,門診和住院的病患都呈現飽和狀況,全體工作同仁因而士氣非常高昂。有一次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特別利用假日探視來自嘉義的住院朋友之後,順便要我陪同到地下室檢查廚房作業與清理,資材庫房整理擺置情形,機房保養清潔與發電機運作測試,病歷室的存放與收送,供應室器械、衣物消毒過程與打包工作等等,對醫療後勤作業至為關注,我ㄧ路陪同說明,覺得身為一位偉大的企業家真是鉅細靡遺,令人由衷敬佩。 早在台北門診急診中心籌建的期間,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高瞻遠囑在桃園縣龜山鄉購置土地,規劃建築大型醫療中心,用以紓解和容納台北門診中心的病患住院之需。林口醫學中心興建期間,由於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熱心公益的義舉受到政府高層的重視,先後有嚴家淦總統、蔣經國總統、謝東閔副總統都曾親自蒞臨工地參觀,對於工程與規模的宏偉以及創辦人胸襟與魄力的弘大,莫不讚賞有加。筆者有幸被指派為接待蔣經國總統及謝東閔副總統的成員之一。蔣經國總統還特別在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談論參觀長庚林口醫院的感言,並提示發展醫療公益事業是為了醫治民眾的病痛,民間企業可以辦到,政府為何辦不到?因而國民黨中央決議積極發展公立醫療系統,從此促成了爾後台大、榮總、成大、國醫及各省、市立醫院一片整建、擴建的風潮,不僅如此,連私人及財團更是紛紛新建醫院,確實帶動台灣醫療環境的優質變革。 這座號稱「台灣最大的醫學中心」在醫界好奇的期待下終於在民國67年月1日隆重揭幕,筆者奉示早晨先到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公館迎接 王太夫人到林口,並陪同她直到主持剪綵、參觀重要設施為止,榮耀和殊勝的感受不言可喻。當天舉辦一場學術演講會,邀請全省醫師來院與會和參觀,到場者多達1300人,可謂盛況空前。值得一提的是長庚醫院揭幕時對於主治醫師待遇採用PF制度,嚴格禁止收受紅包的陋規,醫師個個年輕充滿幹勁,醫療業務快速成長,證明了長庚在醫療事業上已先馳得點,成了各醫院「取經」的對象,各醫院紛紛要求前來觀摩,足見長庚醫院對當時醫界帶來的衝擊與震撼。 有了台北門、急診中心和林口醫學中心的成功經驗,高雄農田水利會全體會員多次向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表達願提供高雄澄清湖對面土地供長庚醫院興建大型醫院,免得南部地區民眾長途跋涉到台北長庚就醫,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也順應了這般的善意。另外,基隆市民意代表聯名陳情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聲稱市政府有一塊醫療專用土地,可以優惠讓售給長庚紀念醫院興建分院之用,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欣然接受了基隆市民的美意,這兩個分院前者在民國75年1月1日落成,後者在74年4月5日落成,接連國內首創的林口兒童醫院在民國82年4月4日兒童節開幕,帶給全國兒童病患的希望和福音,真的是偉大企業家對民眾、社會、國家實質的貢獻。 於民國85年3月1日筆者申請提前退休奉准,離開服務達30年之久的台塑企業和長庚醫院,最值得慶幸的是因為曾經參與了這麼多籌建與管理的實務經驗,而這些資歷與背景獲得各方認定,以致退休時立即受聘擔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顧問,繼之應邀擔任署立桃園醫院、衛生署北區醫院聯盟等機構顧問,此外尚兼多家公司顧問,凡此成果完全是承蒙台塑企業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栽培教誨和當時擔任長庚醫院院長張昭雄醫師的提攜所賜,僅此借用 貴刊篇幅聊表永懷榮耀與感恩之情。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