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第十期 97年10月1日發刊
慢性傷口醫療專刊
緬懷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 細說海峽兩岸電子耳捐贈善舉
◎長庚大學耳鼻喉科教授 黃俊生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名譽副院長 
時間伴隨著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離去,哀傷尚未撫平,時光卻悄悄流逝,轉眼已過一年了。在過去一年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每當憶起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教誨的種種往事,常會勾起莫名的情緒激動,眼淚不自覺的奪眶而出,久久不能自己,顯然相處三十多年的情份已深深地烙印在腦海深處,不堪碰觸…。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一向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他自己雖然很節儉,但他堅守「該花的錢再多也要花,不該花的,一毛錢都不能花」的原則。1998年,我邀請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及夫人參加電子耳基金會的感恩茶會時,他看到聾兒裝上電子耳後能聽、能講,還能背三字經,前後判若二人,他深感電子耳能改變聽障小朋友的命運意義重大。為了讓台灣許多重度失聰的孩子與家庭,不會因為負擔不起龐大醫療費用(每套新台幣70萬左右)而錯失學習機會以致前程多舛,「再多錢也要花」,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一聲令下捐贈400套之人工電子耳嘉惠台灣的聽障兒童,改變他們的命運。長庚電子耳團隊遂於2-3年內完成國內400個聽障兒童的電子耳的植入手術。現在接受捐贈的聽障兒童都已長大成人,上正規學校受主流教育,個個充滿活力與信心,準備迎向光明的前程貢獻社會。大家都永遠感念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再造之恩。雖然台灣目前需要植入電子耳的聽障小朋友已經不多,但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捐贈工作至今仍然在繼續進行。
2003年他從福建安溪故鄉回來,我接到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的電話,他說:「阿生仔(他都這樣叫我),你去把安溪啟聰學校的學生通通給他們裝上電子耳,讓他們都會聽會講」;為了達成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捐贈200套電子耳嘉惠安溪故鄉聾兒的任務,我奔走於福建安溪、北京、廈門等地,安排人工電子耳植入事宜。邀請有植入電子耳經驗的醫師,包括北京協和、同仁及解放軍301總醫院,分別在廈門及北京兩地執行電子耳植入手術,因為在廈門找不到植入電子耳經驗的醫師,所以必須由北京三家醫院派出醫師支援,每次從北京飛到廈門做電子耳植入手術,完成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嘉惠安溪故鄉聾兒的捐贈工作。
我以為大陸的捐贈任務已完成,一段時間沒有去看他。到了有一天,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夫人來找我看病,告訴我:「董事長在問你為什麼沒有去找他,他在辦公室等你」。之後的一天下午,在他的辦公室與我長談(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未曾跟我談那麼久),詳詢大陸聾兒數目及開刀植入醫師人力和術後語言康復的資源等問題。爾後,逕自行再買了近一萬五千套的電子耳送給大陸,嘉惠聽障小孩,並要我積極去執行此捐贈工作,且交代「聾兒生一個救一個」充滿愛心不求回報的囑咐。他並親自書寫捐贈書,在王瑞華副總裁面前交給我。原來他也已經安排好萬一他不在時,要由王副總裁負責監督讓這電子耳捐贈的偉大社會公益事業可以延續不斷地做下去!為了不辜負他老人家信任的託付,達成此艱鉅的捐贈工程,我多次經由香港往返北京與台北,跟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大陸衛生部,共同簽署電子耳植入、術前篩選及術後聽語復健以及三邊合作等細節,並時常造訪大陸植入電子耳的各大醫院評估醫師開刀能力、聽語篩選以及復健水平,以期長期有效地執行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交代的任務。幸而至今捐贈工作推展順利,將來將嘉惠更多大陸的聽障小朋友。
去年海峽兩岸小朋友及家屬聽到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辭世的噩耗時,無不痛哭流涕,痛失這位千古偉人的殞落,哀悼的信函從兩岸各地,如雪片般湧入,電子耳兒童紛紛前往靈堂悼念感恩,充分表達了他們對「敬愛的王爺爺」無限的崇敬與緬懷。
時值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逝世週年追思之際,含淚稟告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 您的空前偉大的電子耳的捐贈善舉,已享譽大陸各地,家喻戶曉「台灣的王爺爺」,而大陸政府當局亦因此認識到人工耳蝸(電子耳)對聾兒的重要性,最近已開始參與人工耳蝸(電子耳)的補助行列,共同拯救大陸眾多的聽障兒童;而我們更沒有辜負您老人家的付託,在王副總裁的指導監督下,由王瑞慧副主任、王瑞容特助、陳新豐高專及文玉民高專共同協助我繼續執行您的遺願,如此應可告慰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在天之靈。 
         
 
封面故事
慢性傷口的敷料使用原則
血管外科在慢性傷口的角色
慢性傷口醫療現況
糖尿病足醫療團隊
慢性傷口的照護
褥瘡的分級與醫護
新聞紀要
浴火重生的鳳凰∼燒燙傷病友回娘家活動紀實
獨居老人服務十年有感
醫療時論
醫病關係中,如何說抱歉
醫學報導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認識大陸毒奶粉事件
特別報導
王永慶董事長捐贈57.8萬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嘉惠長者
緬懷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 細說海峽兩岸電子耳捐贈善舉
心靈點滴
心肝寶貝
中醫報導
褥瘡之中醫防治法
養生文化村報導
歌聲輕揚,樂活銀髮生活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鬥陣走」∼由民眾衛教淺談用藥安全
飲食營養
重陽敬老由飲食做起
增刊目錄
醫病關係中,如何說抱歉
婦產科「乏人問津」,有這麼嚴重嗎?
護理的另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