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第十期 97年10月1日發刊
慢性傷口醫療專刊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台北長庚牙周病科主治醫師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植牙已是種普遍的 復治療,它是藉由手術的方式,植入人工牙根,再獨立接假牙出來。就好像蓋高樓時要先打地基一般,地基穩固是最重要的。所以骨頭的質與量是植牙成功的要件之一。
植牙的地基─齒槽骨
人工牙根是植牙的地基,理論上像高樓的地基一樣越粗越長較好,有較大的植體和齒槽骨間的骨整合面積。然而有時候因為想要接受植牙的區域缺牙太久,齒槽骨吸收的太低、太薄,造成植牙的困難。齒槽骨的厚度會決定人工牙根的直徑,齒槽骨在人工牙根周圍至少要有1mm厚度,厚度不足在人工牙根植入時會造成人工牙根裸露,影響人工牙根的骨整合程度和穩定度,或是在植牙受力後造成人工牙根周圍的骨頭進一步吸收。而齒槽骨高度決定人工牙根的長度,齒槽骨高度不足在上顎後牙區會影響到鼻竇腔,在下顎後牙區會影響下顎神經血管,下前牙區會有牙齒過長等美觀的問題。因此植牙前必須有審慎的評估包括X光環景片,甚至電腦斷層掃描等。確定植牙的可行性,決定好人工牙根植入的位置、直徑、長度和角度,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的成功率。
拔牙與植牙的時機
拔牙後就會造成齒槽骨吸收,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拔牙的當下就植入植牙。但須注意的是拔牙的部位是否健康乾淨,如果是有嚴重的牙周病或是根尖病變甚至有膿腫,還是得將拔牙窩清創乾淨,甚至投予抗生素,等恢復健康再植牙或是進行齒槽骨增進術。而即拔即種的重點也要看是否能達到初期穩定,但能否達到初期穩定還是看拔牙後周圍的骨量而定。最理想就是植入人工牙根後,在周圍多的空間放入人工骨粉填補。若無法直接植入則考慮預防骨吸收,在拔牙後立即在拔牙窩填放骨粉,蓋上再生膜,然後縫合。如此可以維持拔牙時齒槽骨的條件。若無法做齒槽骨維持,則等拔牙後3至4個月骨頭穩定再評估(如圖一)。
齒槽骨增進術
為增加齒槽骨的高度,臨床上有一些方法可以嘗試,例如垂直骨牽引法、引導骨再生法等。然而如同在平地堆出一座山,如果原本手術部位的牙肉不足,無法完整的包覆增高的齒槽骨,或因為口腔內的壓力與血液營養無法供應充足,最後齒槽骨還是會吸收掉而影響成功率,因此困難度高。
為增加齒槽骨的寬度,則視殘餘齒槽骨的量來決定是否做齒槽骨增進術。如條件許可,可在植入人工牙根同時合併齒槽骨增進術;若條件不好,只得考慮先做齒槽骨增進術,等齒槽骨生長後再作植牙。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引導骨再生。引導骨再生術就是利用骨粉來維持或創造出更寬更廣的齒槽骨地基,加上再生膜來隔絕牙齦,爭取骨細胞生長的時間與空間,有時可以加上小骨釘來做再生膜的支撐,猶如搭帳篷一般(如圖二)。或者採用硬度強化或較厚的再生膜,甚至使用鈦金屬架來做支撐。
若殘餘齒槽骨較薄,也可以考慮採用齒槽 劈開術,將齒槽 從中間劈開,撐開齒槽骨的厚度,再於撐開的空間填入人工骨粉。另外也可以考慮取自體骨骨塊來補,用骨釘固定,撐出足夠的齒槽骨的厚度。總而言之,齒槽骨增進術的重點都是為了維持或創造出更好的植牙條件。
結論
「萬丈高樓平地起」。植牙的首要條件是人工牙根能夠穩固,齒槽骨地基非常重要。齒槽 增進術提供一個可靠的治療方式,然而不能忽略術前的評估,更是確保成功率的不二法門。 
         
 
封面故事
慢性傷口的敷料使用原則
血管外科在慢性傷口的角色
慢性傷口醫療現況
糖尿病足醫療團隊
慢性傷口的照護
褥瘡的分級與醫護
新聞紀要
浴火重生的鳳凰∼燒燙傷病友回娘家活動紀實
獨居老人服務十年有感
醫療時論
醫病關係中,如何說抱歉
醫學報導
為人工植牙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認識大陸毒奶粉事件
特別報導
王永慶董事長捐贈57.8萬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嘉惠長者
緬懷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 細說海峽兩岸電子耳捐贈善舉
心靈點滴
心肝寶貝
中醫報導
褥瘡之中醫防治法
養生文化村報導
歌聲輕揚,樂活銀髮生活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鬥陣走」∼由民眾衛教淺談用藥安全
飲食營養
重陽敬老由飲食做起
增刊目錄
醫病關係中,如何說抱歉
婦產科「乏人問津」,有這麼嚴重嗎?
護理的另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