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還記得2020這場戰役
◎林口長庚內科第六加護病房護理師 蕭郁萱
2020年的春節,吃完年夜飯的我與家人們,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播報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當時的我僅覺得:「看來又有個新型病毒出現了啊」。隔天在返回醫院的高鐵列車上,收到了來自醫院的公告,因應疫情的需要,醫院將只留下兩道對外大門進出,而放完4天春節年假回到醫院準備上班的我,看到了平常進出醫院的大門貼上了封條,才隱約覺得在我國小時,台灣經歷的SARS風暴,似乎悄悄地出現在自己身旁。回到醫院上班的我們,馬不停蹄的開始了一連串的防疫措施:TOCC問診、親友出國調查、自我體溫監測、防疫篩檢等。隨著幾週過去,看著新聞上確診人數的增加,指揮中心及醫院也因應需要,隨時制訂新的防疫政策,每個人都希望疫情可以儘早結束,讓大家回歸正常的生活。儘管疫情如此嚴峻,醫院裡面不管是醫護人員、行政人員、甚至商店街的員工、每一位在醫院裡的小小螺絲,無不希望可以藉由自己的一份力,讓醫院裡的每個人得到最好的保護。
還記得那是一位來自柬埔寨的國際醫療病人,2018年診斷罹患膽管癌,一開始於他院接受開刀及化學治療,固定每3個月來台就醫,2020年2月完成最後一次化學治療。8月因追蹤膽管癌復發,病人和自己的太太、兒子及女兒在確認新冠肺炎採檢為陰性後,決定離開家鄉,至林口長庚接受質子治療。新型病毒的恐懼、病情惡化的憂慮、長時間的等待皆對病人及家屬造成極大的體力及心理的消耗;同時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語言的隔閡,甚至在這特別的時期,社會大眾對於異國人的眼光、防備與芥蒂,這位病人家屬所承受的壓力是他人無法想像的。
隨著病程進展,病人癌細胞轉移,需要插管並使用呼吸器,進入加護病房進行治療;面對這不熟悉的醫療環境、逐漸惡化的病情,病人的太太、兒女還是對爸爸的病情有極大的希望及期待,在一天兩次,或是僅剩下一次的會客時間裡,家人不斷在病人身邊加油打氣,每一次看到插管的病人,在聽到家屬的呼喚後睜開雙眼,又或是微微的點一點頭,身旁的家人就像得到最大滿足一樣的歡欣鼓舞。或許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們,面對了無數的病人、家屬及疾病,知道病人意識的改變、生命徵象的變化、器官的衰竭,都是步步走在病程進展中,但看著為了爸爸,放下手邊一切工作的兒女、進入加護病房,顯得徬徨無措的太太,總想著身為護理師的我們,雖然無法阻止病情的惡化,但是不是能夠為這家人多做點什麼,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
儘管我們只是在醫師病情解釋後用簡單的英語和太太說明護理問題,解釋她的疑問、拿了張椅子讓情緒低落的家人可以坐著休息,但也希望這些小小的舉動,可以讓家屬感受到多一點溫暖,讓家屬知道他們不是自己一個人。經過多個月的治療後,仍無法遏止病情的惡化,經過醫療團隊與家屬不斷的溝通協調及討論,並在協調師的協助下,讓家屬知悉疫情期間搭乘國際醫療專機需做的準備,最終該病人使用呼吸器搭乘國際醫療專機返回故鄉。
在這之後的某一天,我們收到了一封信,是來自病人的兒女,信裡頭告訴我們,爸爸回家後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沒有病痛,幸福的離開了。這封信裡有一段話說:「雖然我們是千千萬萬個病人之一,對你們來說的習以為常,對我們一家人是如此的偉大」。我才知道,也許在我們自己眼中,對病人或家屬小小的一個舉動,會有這麼大的影響。也許我們的一句鼓勵或是微笑,都足以讓一位病人重新找到希望。儘管臨床工作忙碌,病況病情嚴重,依舊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最初喜歡照顧人的初衷,以及每位病人或家屬對我們表達的感謝,這些病人與家屬,時刻提醒著我們這分工作的價值,並且體認生命的渺小及偉大。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