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卷第九期 110年9月1日發刊
智慧醫療的實踐∼長庚醫療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發展與成果
主動脈疾病患者使用氟喹諾酮類(FQ)抗生素會增加風險
◎林口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陳紹緯
主動脈疾病患者因疫情居家也應注意控制血壓及用藥安全,若感到不適,千萬不可自行購買抗生素使用,以免危及性命。林口長庚日前接獲一名58歲病人,8年前曾發生B型主動脈剝離,經血壓控制治療後順利出院,持續門診追蹤。但他抽菸習慣未改,又不肯規律服藥,致血壓持續偏高,去年疫情爆發後就未回門診追蹤。某日發燒不適懷疑感染,自行去藥房購買抗生素服用,次日凌晨突發劇烈撕裂性胸痛緊急送醫,才發現慢性B型主動脈剝離已進展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立即手術修補升主動脈,現已平安出院。
主動脈疾病包括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急性發作是高致死率外科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然而在慢性主動脈疾病患者的用藥安全,仍未有完整研究及治療指引。為改善主動脈疾病的治療結果,林口長庚研究團隊針對台灣健保資料庫中31,570名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口服氟.諾酮類(FQ)抗生素會增加死亡或主動脈手術風險1.5.2倍。這分最新報告已發表在2021年4月的美國心臟學會重量級期刊「美國心臟學會雜誌(JACC)」。
氟.諾酮(FQ)為臨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近年已有多份研究報告指FQ可能增加主動脈瘤或剝離的發病風險,美國FDA也在2018年提出警語,建議高危險族群必須謹慎使用此類抗生素,以避免發生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然而之前並未有針對已得病的主動脈疾病患者使用FQ抗生素是否會增加危險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FQ抗生素確實有可能增加主動脈疾病患者的風險,然而增加的風險並不高,病人不需要恐慌。要注意在輕微感染時,除非是已無替代性抗生素的狀況下,FQ不應在主動脈疾病患者優先使用,但若在嚴重感染情況下,FQ仍是治療選擇之一。
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發病時常會造成劇烈胸痛,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10萬分之5到10,每年有近2千人發病。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已知患有主動脈疾病的病人,不論是否已經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急性病患,或是未經手術的慢性主動脈疾病患者,長期都有可能進展惡化。患者應規律至心臟外科門診追蹤檢查,並按時服藥與嚴格控制血壓。此外應特別注意自身用藥安全,非必要不建議使用FQ抗生素。
         
 
封面故事
長庚醫院的疾病診斷 智能編碼系統
運用深度學習判讀急性呼吸窘迫症的胸部X-ray
利用人工智慧補幀技術減少C型臂X光三維血管 造影所需之X光輻射
利用人工智慧判讀心電圖早期診斷心衰竭
人工智慧協助新生兒篩檢~以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例
醫學報導
肺癌標靶藥物常見皮膚副作用的預防與日常照護
家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醫學
特別報導
社區銀髮健康促進競賽成果發展長庚45週年院慶系列報導雲林長庚「照顧鄉民健康的好厝邊」
長庚運動醫學守護有成,全方位協助選手獲得佳績
心靈點滴
我是急診助理員, 我熱愛我的工作
中醫報導
病態性肥胖的中醫治療
飲食營養
預防肌少症的飲食對策預防肌少症的飲食對策
兒童醫療
談兒童新冠肺炎感染
本月主題
智慧醫療的實踐∼長庚醫療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發展與成果
焦點話題
主動脈疾病患者使用氟喹諾酮類(FQ)抗生素會增加風險
醫療與科技結合∼「學術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