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六期 109年6月1日發刊
疾病治療的新發展∼細胞治療
疫情當前 兒科醫師用專業的力量 持續守護兒童健康!
◎林口長庚副院長 邱政洵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後,為避免感染,很多家長不敢帶孩童來醫院看診,就算帶孩童來門診,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緊張和擔憂。這些狀況都可以理解,不過站在兒科醫師立場,我們還是要提醒家長,當孩童有症狀出現時,仍應儘快送醫診治,千萬不要延誤時機,而且該接受的預防接種或生長發育評估等也應持續進行。
最近美國疫情非常嚴重,但是美國的衛生單位也注意到,可能因為害怕,很多家長不僅不敢帶生病孩童來醫院看診,甚至對兒童生長與健康最重要的疫苗接種及生長發育追蹤門診也選擇缺席。於是有兒科醫師連續在美國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呼籲,家長不應過度恐慌而讓寶寶的常規預防保健受到耽誤,因為未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受到控制後,原本可以靠著疫苗而控制的其他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恐怕會趁機崛起,這將嚴重威脅到孩子的健康。
長庚紀念醫院站在維護國人健康的第一線,為阻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只對看病、探病做分流與管制,更特別針對提供兒童醫療服務的兒科病房,提出分艙分流計畫,超前部署。以長庚紀念醫院為例,這段時間,兒科除了新生兒加護病房及小兒加護病房持續提供重症醫療服務外,也將兒科病房依分艙分流觀念,劃分成紅、黃、綠3個顏色的區塊。紅區是負壓病房區,用來收治高度懷疑或確診的病童;黃區為檢疫病房區,用來收治有發燒咳嗽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童;綠區則是用來收治因其他疾病而需住院治療的病童。透過這種分流分區照顧的做法,在疫情期間可以持續提供完整而高品質的兒童醫療照護,如果遇到疑似個案,也能利用黃區或紅區病房,及時給予病童適當的隔離和檢測。除了病人的分艙分流,我們也擬定醫護人員不得跨區、跨棟照護,就連清潔人員都有清楚的區域範圍,以落實感控工作,全面防堵院內交叉感染。
從今年1月底以來,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已通報約180個案,全部檢測結果都是陰性,沒有任何新冠病毒的感染。此外我們也進一步透過本院最新的微生物基因檢測法,發現這段時間,造成這波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黴漿菌,而這些生病的小朋友也都得到及時的治療。
疫情期間,兒科醫師除了提高警覺,根據病人的旅遊、家庭及接觸史,隨時注意有無可疑的病人,另一方面也兢兢業業,持續地針對各種不同專科的病童,如各種兒童癌症、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新生兒或早產兒疾病等,提供最完善的醫療服務。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在這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持續作為桃竹苗地區基層兒科醫師的後盾,給予兒童急、重、難症的諮詢轉介。例如最近治療一位轉介的新生兒,出生後發生嚴重的骨膜下出血,由於極為少見,經過新生兒、血液科醫師抽絲剝繭,終於發現這是一位先天性血友病的病人,讓病人得到及時而且精準的治療。
         
 
封面故事
癌症精準免疫細胞治療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新選擇∼脂肪幹細胞治療
眼角膜表皮幹細胞移植簡介
惡性腦瘤細胞治療∼從臨床試驗到特管辦法
醫學報導
台灣新國病,肺癌知多少?
特別報導
疫情當前 兒科醫師用專業的力量 持續守護兒童健康!
看見護理的專業與價值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簡介
社服園地
感謝有您
心靈點滴
來自背後環抱的感動
本月主題
細胞治療的新發展
焦點話題
長庚團隊研發出新冠肺炎病毒人類單株抗體
林口長庚於「國際醫院聯盟網路研討會」分享多層次之院內感控防護策略
眼睛疼痛竟是「長皮蛇」
自己尿尿自己救∼防疫期間泌尿問題如何於家中緩解
桃園長庚舉辦學童洗手課程 為社區防疫貢獻心力
小心致命的「深頸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