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助癌症病人再站起來! |
 |
◎高雄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李炎諭 |
 |
 |
 |
 |
 |
陳伯還沒退休前是五金行的頭家,每天日理萬機,年輕時創業的篳路藍縷,但因為善於理財,在花甲之年已經累積了一筆不小的財富,而且子女教養的很好,已經含飴弄孫多年,平時沒事就是跟朋友聚會或是到公園運動。但近來不知怎的,覺得腰酸背痛之餘還常覺得雙腿越來越無力,在診所就醫服藥皆不見改善,後來到了醫院檢查才發現竟然是攝護腺癌轉移到了腰椎,而且有壓迫到神經的情形! 陳伯的朋友得知他的病情,開始跟他介紹一些偏方或是地下電台聲稱可以治療癌症的藥物,陳伯也接受了,並拒絕泌尿科醫師所介紹的荷爾蒙療法、化學療法或放射線鐳的治療,而去使用偏方。豈知用了3個月偏方,病況不見好轉,下肢無力卻更嚴重了,變成只能用輪椅代步,大小便還偶爾會失禁。見情勢不對,陳伯終於願意接受正規治療,並且由泌尿科轉介到復健科門診就醫。 醫師檢查發現他下肢無力嚴重,必須接受積極的住院復健治療,在腫瘤受控制之後應該有提升與改善的空間,因此便安排住院進行積極的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訓練的項目包括姿勢的轉位:從躺著到坐起,從坐姿到站姿,以及從床移位到輪椅或是助行器,也指導陳伯使用ㄇ字型助行器輔助走路;此外還有肌力強化訓練:除了訓練下肢股四頭肌、臀大肌、後腿肌群、脛前肌、腓腸肌、比目魚肌的肌力與主動關節活動以外,也安排懸吊式跑步機協助他訓練行走功能;另外核心肌群的訓練當然也是訓練的重點,包括豎脊肌、腰方肌、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的訓練都是為了讓陳伯能在翻身轉位時能更得心應手,以解決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情況;最後也安排平衡訓練,包括加強防跌的動作與利用髖部與踝部的控制預防跌倒風險。 此外也安排職能治療,包括功能性的站姿平衡,例如在站姿完成刷牙洗臉、用餐,以及在坐姿練習自行洗澡、穿衣、穿褲等日常生活動作,增強自理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顧者的依賴;另加強上肢與下肢間、雙下肢的感覺協調與功能性動作,例如讓陳伯練習在不同姿態下拾取沙包並投擲以訓練重心的轉移,或是練習在手部支撐下練習腳踢球;因為陳伯生病的這幾個月,都是靠他的太太一手包辦所有照顧大小事,老老相顧其實也快要累到虛脫了,因此我們也給了陳伯與家屬一個最高指導原則:可以自己來的,決不假他人之手。在每天的查房中,除了跟陳伯與太太噓寒問暖,也不忘記指導陳伯運動後伸展與拉筋的重要性,才能夠每天從嚴峻的復健中完全的恢復,不會一大早帶著鐵腿與痠痛的身軀又再次去做復健。 所幸陳伯拿出當年當老闆那種「巴結」的精神,努力的訓練,終於在住院的尾聲可以在沒人協助下扶著助行器站起來,而且越走越好,目前已經練習到使用雙枴走路,現在他來門診復健逢人便說自己這段奮鬥重新站起來的故事,還成了許多復健病人的心靈導師呢!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長庚健康影音館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