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新型冠狀病毒」現狀簡介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謝孟亨◎林口長庚胸腔科系主任 林恕民 校閱
「瘟疫、戰爭、飢饉和死亡,是造成人類諸多歷史悲劇的『四騎士』。」
陳建仁 副總統
或許,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刻如現在,台灣民眾對於這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病毒,或更精確地說,冠狀病毒,如此的熟悉與恐懼。
2019年底,發源於中國武漢(賴明詔博士語,冠狀病毒之父)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 COVID-19),截至2020年3月12日為止,已經造成全球超過11萬人感染,4千人以上死亡,傳播超過100個國家:且疫情還在向全球不斷的蔓延。除了日,韓因與中國往來密切,感染人數居高不下以外,不僅義大利宣布封城,伊朗許多高級官員染病身亡,包含美國紐約州,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因應持續擴大的疫情。
什麼是冠狀病毒呢?為什麼一隻小小的病毒就造成如此巨大的疫情,導致有中國矽谷之稱的武漢封城超過一個月,美股道瓊下跌超過20%,全球金融海嘯?
冠狀病毒(CoV)為有外套膜之RNA病毒,外表為圓形,因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類似皇冠的突起而得名。通常細分為α,β,γ,δ四個屬。已知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α CoV的HCoV-229E , HCoV-NL63以及β CoV的HCoV-HKU1, HCoV-OC43, MERS-CoV, SARS-CoV, 和最新發現的COVID-19。這隻新的COVID-19,已在2020年1月15日被我國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稱之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Severe Pneumonia with Novel Pathogens)。
目前已知的傳染途徑有三。主要是(如流感一樣)飛沫傳染: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約1∼2公尺,就可能因吸入病毒而感染。二是接觸傳染:若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分泌物,如病毒若停留在手或皮膚上,可能經由手觸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三是糞口傳播,但此途徑還需進一步的證實。
從幾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的論文來看,其潛伏期約2∼14天,接觸到病毒後平均約5天後出現症狀。症狀以下呼吸道為主,咳嗽、發燒最常見(佔6至8成),不到1成的患者有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嚴重者會胸悶、呼吸困難,更甚者會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而導致呼吸衰竭、敗血症,最後死亡。住院患者入院時血液以淋巴球減少(lymphocytopenia)為多,胸部電腦斷層則以毛玻璃狀(Ground glass opacity)表現為主。許多受感染的患者症狀輕微(如感冒),也有感染者並無症狀(兩者加起來約8成)。必須一提的是,有些無症狀感染者仍具傳染力:這可能是這次疫情傳播如此廣大與迅速的原因之一。
致死率如何呢?中國官方資料為3.9%(死亡3,173人,確診80,981人,WHO situation report 52),比2003年的SARS為低(SARS 的全球致死率約10%)。致死率會因分母的定義不同而有所差異。若將採檢數量的多寡,檢驗技術的良窳,各國醫療體系的量能等都考慮進去,變數更大。南韓的報告最值得我們參考,因其篩檢量大,資訊透明公開,醫療量能與水平也與台灣相近。截至3月12日為止,其死亡率約為0.8%(死亡66人,確診7,869人)。
如何避免感染呢?除了隨時注意中央疫情中心的建議,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以外,戴口罩、勤洗手是最佳預防方式。一般用品可以用75%酒精消毒。
「病毒永遠比病毒學家厲害!」賴明詔院士說。人類唯有謙卑面對疫情,加速疫苗與藥物研發,更重要的,積極尋求根本解決之道,才能在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中,為下一次的全球新興傳染病疫情做好準備!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