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卷第四期 109年4月1日發刊
重拾生活好品質 癌症復健不可少
「新型冠狀病毒」現狀簡介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謝孟亨◎林口長庚胸腔科系主任 林恕民 校閱
「瘟疫、戰爭、飢饉和死亡,是造成人類諸多歷史悲劇的『四騎士』。」
陳建仁 副總統
或許,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刻如現在,台灣民眾對於這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病毒,或更精確地說,冠狀病毒,如此的熟悉與恐懼。
2019年底,發源於中國武漢(賴明詔博士語,冠狀病毒之父)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 COVID-19),截至2020年3月12日為止,已經造成全球超過11萬人感染,4千人以上死亡,傳播超過100個國家:且疫情還在向全球不斷的蔓延。除了日,韓因與中國往來密切,感染人數居高不下以外,不僅義大利宣布封城,伊朗許多高級官員染病身亡,包含美國紐約州,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因應持續擴大的疫情。
什麼是冠狀病毒呢?為什麼一隻小小的病毒就造成如此巨大的疫情,導致有中國矽谷之稱的武漢封城超過一個月,美股道瓊下跌超過20%,全球金融海嘯?
冠狀病毒(CoV)為有外套膜之RNA病毒,外表為圓形,因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類似皇冠的突起而得名。通常細分為α,β,γ,δ四個屬。已知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α CoV的HCoV-229E , HCoV-NL63以及β CoV的HCoV-HKU1, HCoV-OC43, MERS-CoV, SARS-CoV, 和最新發現的COVID-19。這隻新的COVID-19,已在2020年1月15日被我國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稱之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Severe Pneumonia with Novel Pathogens)。
目前已知的傳染途徑有三。主要是(如流感一樣)飛沫傳染: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約1∼2公尺,就可能因吸入病毒而感染。二是接觸傳染:若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分泌物,如病毒若停留在手或皮膚上,可能經由手觸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三是糞口傳播,但此途徑還需進一步的證實。
從幾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的論文來看,其潛伏期約2∼14天,接觸到病毒後平均約5天後出現症狀。症狀以下呼吸道為主,咳嗽、發燒最常見(佔6至8成),不到1成的患者有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嚴重者會胸悶、呼吸困難,更甚者會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而導致呼吸衰竭、敗血症,最後死亡。住院患者入院時血液以淋巴球減少(lymphocytopenia)為多,胸部電腦斷層則以毛玻璃狀(Ground glass opacity)表現為主。許多受感染的患者症狀輕微(如感冒),也有感染者並無症狀(兩者加起來約8成)。必須一提的是,有些無症狀感染者仍具傳染力:這可能是這次疫情傳播如此廣大與迅速的原因之一。
致死率如何呢?中國官方資料為3.9%(死亡3,173人,確診80,981人,WHO situation report 52),比2003年的SARS為低(SARS 的全球致死率約10%)。致死率會因分母的定義不同而有所差異。若將採檢數量的多寡,檢驗技術的良窳,各國醫療體系的量能等都考慮進去,變數更大。南韓的報告最值得我們參考,因其篩檢量大,資訊透明公開,醫療量能與水平也與台灣相近。截至3月12日為止,其死亡率約為0.8%(死亡66人,確診7,869人)。
如何避免感染呢?除了隨時注意中央疫情中心的建議,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以外,戴口罩、勤洗手是最佳預防方式。一般用品可以用75%酒精消毒。
「病毒永遠比病毒學家厲害!」賴明詔院士說。人類唯有謙卑面對疫情,加速疫苗與藥物研發,更重要的,積極尋求根本解決之道,才能在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中,為下一次的全球新興傳染病疫情做好準備!
         
 
封面故事
癌症復健∼讓生活更有品質
癌症術後淋巴水腫的復健治療
頭頸癌復健之實證與經驗
復健,助癌症病人再站起來!
癌症復健 讓頭頸癌患者再嚐美味
特別報導
長庚體系結構化病歷發展及臨床應用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簡介
「新型冠狀病毒」現狀簡介
預防飛沫的「醫用口罩」學問多
社服園地
我的醫療 我自主
心靈點滴
視病猶親,感謝有你
長庚健康影音館
別讓打鼾聲驚醒枕邊人∼陽壓呼吸器治療
焦點話題
林口長庚發送愛心布口罩並宣導防疫資訊
基隆長庚把池塘、足球場搬進兒童病房了!
兒童心臟停止即時施做心肺復甦術 救活率增1倍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微菌治療中心」成立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