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重獲新生,神采「肺」揚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陳維勳
肺移植一直以來是所有器官移植發展最緩慢,成功率也較低的器官移植。早在1960年代,心臟、肝臟移植就已有成功移植且長期存活的案例,然而肺臟移植因為種種原因,一直無法讓移植後的病人長期存活。肺移植在經歷20年的失敗,直至1983年加拿大多倫多總院(Toronto General Hospital)的Joel Cooper醫師才率領該院最頂尖的團隊,完成人類史上第一例成功的肺臟移植。

歷史上第一位肺移植成功的病人Tom Hall,在被診斷為肺纖維化多年後,於加拿大多倫多總院接受單肺移植手術,Tom Hall在肺移植後3個月回到工作崗位上。自此以後肺移植在北美及歐洲陸續開始有成功的案例且發展蓬勃,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肺臟移植的個案已經超過4,500例。早年因肺移植手術與術後照顧尚不成熟,大多醫院採單肺移植,但隨著肺移植技術的成熟,目前雙肺移植已經成為肺臟移植的主流。根據國際心肺移植學會於2018年的統計結果顯示,目前病人接受雙肺移植手術後平均存活時間約7.6年,比起早年已有大幅進展。

台灣的肺臟移植相對於國外而言,其發展較為緩慢。台北榮民總醫院在1991年完成台灣史上第一例單肺移植手術,然而病人因移植後感染的問題,只存活了6個月,且無法回到正常生活。肺臟移植早年在台灣發展較慢,每年平均不到10例,且台灣肺臟移植長期存活率也較國外差。林口長庚在1990年代起積極發展肺臟移植,也於2001年成功完成本院第一例肺臟移植手術,然而早年台灣捐贈肺臟來源不足,手術技術及術後照顧尚未成熟,因此早期林口長庚年平均約一例肺臟移植,病人的長期存活率不佳。

隨著林口長庚胸腔外科不斷茁壯,於2014年起陸續指派主治醫師出國(至美國及西班牙)進修肺臟移植,我們在肺臟移植的領域慢慢開始有了進步。為了照顧肺臟移植的病人,於2016年底由胸腔內、外科合作,建立了林口長庚肺臟移植多專科照護團隊,希望仿照國外成功模式,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改善肺移植前後病人照顧,以提升肺臟移植病人的存活率。本院於2017年及2018年,每年均完成5例以上肺臟移植,且絕大部分的病人都順利出院並回到正常生活。
我們利用多專科團隊照顧的方式,讓病人在移植前就可以接受全面的治療:包括移植前的慢性疾病處理、復健及呼吸復原、營養、藥物調整等,讓等待肺臟移植的病人能夠調整至最好狀態,以接受重大的移植手術。包括移植手術及移植後病人照顧,目前仍持續採取多專科團隊照護的模式,讓移植前後照顧更全面、更連貫以建立更好的照顧品質及醫病關係。林口長庚肺臟移植在發展團隊照顧後,短、中期存活率大幅改善,病人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肺臟移植目前是末期肺病病人的唯一希望,林口長庚仿照國外團隊照護的方式,打造完整的術前、術後照顧模式,從移植前、移植手術至移植後的照護追蹤都有完整的流程,雖然目前個案數有限,但在肺移植團隊的努力下,目前已經有相當不錯的初步結果。未來我們也將持續努力,希望讓每個患者在我們的照護下都能擁有重生的機會。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