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卷第十期 105年10月1日發刊
精準癲癇治療專刊
高爾夫相隔百年回奧運∼一姐盧曉晴很期待
◎長庚體系運動醫學團隊總召集人 林瀛洲醫師
盧曉晴因為有個熱愛高爾夫的父親,11歲起跟著家人到練習場打球,便被看出極有天分。日後雖然在職業賽場曾有高低起伏,但她堅持下去,永不放棄,今年憑著世界排名拿到奧運門票。盧曉晴說,平常都是一個人在打球,這次跟著代表隊出征一定非常特別,很期待這次奧運。
由於小時候揮桿姿勢不錯,盧曉晴被發掘有打高爾夫潛力後,便進入淡水球場培訓隊接受正規訓練,由陳良溪一手栽培。當年盧曉晴只是個國中生,上午上課,放學後還有訓練的「大餐」等著她,也正是這段時間奠定深厚基礎。盧曉晴接下來高中選擇夜間部,為的就是希望增加訓練時間,一天練球超過七個小時,對一個小女生來說,難免想逛街、看電影,但因為高爾夫,她還是犧牲了休閒娛樂。
為了提前實現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LPGA)的夢想,盧曉晴快滿18歲的時候,在爸爸陪同下前往美國,為2006年LPGA資格賽做準備,學習英文以及適應美國文化。
2006年和2007年盧曉晴都是以半卡資格參加LPGA巡迴賽,不過2007年成績提升,直接取得2008年LPGA巡迴賽全卡資格,2009年也是以LPGA巡迴賽全卡身分參賽,其中2008年她在彰化進行的「台豐女子國際公開賽」擊敗曾雅妮,贏得職業生涯首冠。
在美國LPGA的四年,盧曉晴成績四平八穩,但也沒有拿下冠軍,讓她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之後順利取得2010年日本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JLPGA全卡資格,2010年同時也是相當關鍵的一年,她同時征戰美國和日本,球季結束後決定放棄美國賽場,專心在距離台灣較近,飲食也類似的日本戰場。
經過兩年JLPGA的洗禮,盧曉晴先在2012年初的「日立慈善盃女子高爾夫菁英賽」為台灣留下冠軍,並在年底第三度捧起「台豐女子國際公開賽」后冠,這一年是她職業生涯以來首次在同一年度拿下兩座冠軍,為她帶來不少信心。
2013年盧曉晴的成績扶搖直上,終於在屬於LPGA和JLPGA同一站的日本美津濃高球賽奪冠,榮獲征戰美、日巡迴賽以來的首冠,成為第五位在LPGA奪冠的台灣選手,也是第二位在該比賽獲勝的台灣選手,之前是1986年的涂阿玉,當時比賽稱為馬自達菁英賽。
盧曉晴隔年再接再厲,2014年除了拿下JLPGA度假村信託女子高爾夫賽冠軍,還拿下日本女子公開賽和日本LPGA巡迴錦標賽兩座大賽后冠,首度單一球季拿下三場勝利,年度賞金排名第二名,也在這一年的世界排名超越曾雅妮,成為台灣一姐。
2015年他先在大金蘭花女子高球賽奪冠,接著在度假村信託女子高球賽衛冕成功,再於NEC輕井澤72高球賽奪冠,九月拿下日本LPGA錦標賽冠軍,十月又在富士通女子賽抱走冠軍獎盃,單季五冠再創新高,近年來穩居台灣一姐寶座。
盧曉晴在2015年加入「長庚運動醫學整合照護計畫」,她認為,長年征戰下來,比賽成績起伏與身體條件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休息不夠,身體疲勞,成績就不理想,「當我聽到長庚計畫的時候,覺得怎麼有這麼好的事情,有強大的團隊支持,讓我在球場上沒有後顧之憂,全力去拚」。雖然高爾夫不像部分運動看起來激烈,但盧曉晴說,一年下來幾乎每週都有比賽,因此疲勞是會累積的,能獲得防護員的照顧相當重要。
高爾夫運動曾短暫在1900年巴黎奧運、1904年聖路易奧運亮相,相隔112年後,在里約重返奧運殿堂,台灣有潘政琮、林文堂二位男子選手,以及盧曉晴、龔怡萍二位女子選手獲得門票。
一般職業賽大約有100多人競爭,但奧運是男、女各60人角逐,加上每個國家最多男、女選手各2人參賽,強度反而沒有職業賽來的高。
盧曉晴表示,能代表台灣參加奧運是很榮耀的事,而且平常的職業賽都是自己打,這次能跟著中華隊一起參賽,穿著中華隊的制服,然後又住進選手村,這種感覺一定非常特別,「我也很期待這次奧運。」
         
 
封面故事
長程數位影像腦波檢查∼讓癲癇無所遁形
新一代腦部影像檢查
基因檢測和遺傳諮詢
癲癇症候群的首選藥物
難治型癲癇的合理多重藥物療法
抗癲癇藥物血中濃度的監測
癲癇手術的癲癇病灶切除術
頑固型癲癇的神經調控治療
新聞紀要
高雄長庚第三屆癌友歌唱大賽∼ 頌愛給你•享愛一起」
破除癲癇的迷思」癲癇病友座談會活動記事
高爾夫相隔百年回奧運∼一姐盧曉晴很期待
醫療時論
精準醫療 開啟癲癇治療新局面
特別報導
董事長的話
養生文化村報導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病人安全
大家齊響應 用藥更安心∼105年病人安全週活動準備起跑
飲食營養
控糖高手
白話醫學
自閉症
鬼壓床
兒童醫療
適當營養補充有助幼兒腦部發展
增刊目錄
扁平足
兒童骨折
糖尿病足
肢端肥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