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卷第十期 105年10月1日發刊
精準癲癇治療專刊
大家齊響應 用藥更安心∼105年病人安全週活動準備起跑
◎桃園長庚管理部主辦 柯美妃
美國國家醫療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在「To Err is Human」(人會出錯)一書中提到,以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和紐約的研究結果發現每2.9∼13.6%的住院病人會醫療不良事件,且超過一半以上的不良事件,根源於醫療錯誤,而這些錯誤本來都是可以預防的。另就以上述的研究結果推論,估計美國每年死於醫療錯誤的人數約在44,000人至98,000人左右,對於可預防的醫療錯誤所造成不良事件的傷害,也導致醫療成本上的損失可高達170∼290億美金。
醫療錯誤的問題可能存在於任何環境中,而非只是醫院,因此,全面性的改善病人安全是必要的,這不可能單一仰賴醫療團隊的努力,也沒有仙丹妙藥,病人的參與在病人安全的改善作為中更扮演相當重要的推手。台灣自民國93年起開始標竿「美國病人安全基金會病人安全週」活動,將每年10月的第三週訂為我國的病人安全週。透過全國各醫療機構共同響應,於全國各地舉辦多元化的病人安全推廣活動,搭配各類文宣散佈及媒體宣傳,促使民眾關注病人安全議題。
隨醫藥發達及居住環境、衛生的改善,國人平均壽命提高,高齡人口亦隨之增加。據內政部資料顯示,於92年台灣老年人口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7%以上,符合國際衛生組織之高齡化社會,之後逐年攀升,至104年9月底已達12%。另依據國發會推計估算,台灣將於107年邁入老年人口占比達14%以上之高齡社會,並於114年成為老年人口占比達20%以上之超高齡社會。
隨著年齡的老化及國內慢性疾病發生率逐年升高,民眾的健康以及用藥問題就變得更複雜許多。因為疾病狀況不同,使用劑量及服藥時間也有所不同,更使得服藥這件事變得棘手。老年人因常合併罹患慢性疾病情形,所以也常跨醫院(跨科別)就診,使用多種藥物來治療疾病,而在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來控制或治療疾病症狀時,卻常忽略了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及副作用所帶來的潛在傷害及風險,也就是發生副作用大於治療優點的傷害。
根據100年健保資料庫資料發現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一年平均就診24.7次,其中使用5種以上藥物的多重用藥比例多達五成,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及排泄與年輕人不同,導致較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104∼105年病人安全週的宣導主軸訂為「用藥整合」,延續『病人安全我會「應」』及「三應」作為活動口號,期許透過多元化宣導活動設計,提醒病人及家屬應與醫療團隊溝通和檢視自己或家人的完整用藥資訊,以提升用藥安全。
105年病人安全週,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依循往例,主動參與醫策會的醫療機構響應活動,將配合響應病人安全週,辦理一系列多元的宣導活動。為提高民眾及員工參與度,今年度的病人安全週活動期間(105.10.06∼105.10.14),除了由院方主管帶領同仁宣誓外,我們將針對本次推動重點族群及人潮出入多的地點,佈置活動專區,並由專人引導民眾及員工參與活動。此外,我們也會透過張貼海報、用藥安全宣導及衛教活動等方式進行宣導暨有獎徵答活動,以加強病人安全「三應」重點,包含 「響應」:響應病人安全活動(例如:了解是否有服用重複藥物,並於就醫時攜帶所有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藥袋/藥單給醫師做為用藥評估參考); 「回應」:回應醫護人員的問題(例如:就醫時,當醫護人員詢問我的姓名、用藥副作用及過敏史,我會主動回答); 「反應」:主動反應自己或家人的特殊健康狀況、任何關於治療或用藥的疑問(例如:不懂時隨時發問,跨科別跨醫院看診時諮詢藥師或醫師服用的藥物是否重複或互相影響)。
年度持續配合衛福部推動雲端藥歷及用藥安全,宣導主題設定為「用藥整合、不藥重複」、「抗生素非消炎藥」、「感冒藥不藥、五點健康到」以及「廢舊藥品6步SAFE」,將正確用藥觀念灌輸給民眾,提高自我用藥安全能力,也期望藉由各項活動宣導,促使全民總動員以達「病人安全我會應,用藥安全齊努力」之效。
         
 
封面故事
長程數位影像腦波檢查∼讓癲癇無所遁形
新一代腦部影像檢查
基因檢測和遺傳諮詢
癲癇症候群的首選藥物
難治型癲癇的合理多重藥物療法
抗癲癇藥物血中濃度的監測
癲癇手術的癲癇病灶切除術
頑固型癲癇的神經調控治療
新聞紀要
高雄長庚第三屆癌友歌唱大賽∼ 頌愛給你•享愛一起」
破除癲癇的迷思」癲癇病友座談會活動記事
高爾夫相隔百年回奧運∼一姐盧曉晴很期待
醫療時論
精準醫療 開啟癲癇治療新局面
特別報導
董事長的話
養生文化村報導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病人安全
大家齊響應 用藥更安心∼105年病人安全週活動準備起跑
飲食營養
控糖高手
白話醫學
自閉症
鬼壓床
兒童醫療
適當營養補充有助幼兒腦部發展
增刊目錄
扁平足
兒童骨折
糖尿病足
肢端肥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