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是一種生命的存在 |
 |
◎嘉義長庚神經內科護理長 陳怡呈 |
 |
 |
某天晚上在家下階梯時,不知為何突然腳滑,自己從階梯上摔下去,聽到「啪」的一聲,殺那間感受劇烈疼痛由腳底竄升到頭頂,整隻腳頓時無法移動,痛哭失聲的被送至醫院。經醫師診斷腳踝骨折後就上石膏,為了緩解急性疼痛,護師依醫矚執行止痛劑注射,自己其實也很害怕被打針,很緊張的捲屈身體,在一旁陪伴的哥哥就說:「平常都是妳在替病人打針不知道痛,現在要被打針了,也會怕了嗎?」當時,即便自己不接受也不想辯解,因為自己已經變成病人,躺在急診的病床,腦海想的是左腳不能自由移動更無法負重,自己也突然變殘障!受傷的這些日子都是家人在照顧我,上下樓需要人揹或攙扶,幾乎不能下床,心裡想的就是快點能站起來動! 回想,有一次單位入住一位剛中風導致左手無力的病人。因左手不聽使喚,連動都沒有辦法動,讓她感到沉重無法自由的控制,當下情緒激動地說:「我不想活下去了!我這樣只會拖累家人!手連動都不會動很怪,甚至晚上要睡覺也都沒辦法好好地睡,連翻身都沒辦法正常的翻。」當時在她身旁的醫護人員都極盡全力的給予支持與鼓勵,唯有精神上的鼓舞,沒有其他的措施能幫助她,因我們都很清楚急性中風導致的肢體無力會逐漸恢復,但後續的復健運動也是關鍵。對於當時身體帶給她的痛苦無望感受,現在的我其實更能感同身受,面對受傷的肢體都會心急地想使其恢復,愈不能動,就愈失落…。 一個是自己的生病經歷,一個是照顧病人的生病經驗,都讓我感受到疾病讓人無法承受的壓力與煎熬,也重新認識身體!從當護理人員那天起,就很保護自己的雙手與雙腳,執行臨床治療的過程皆需依靠腳的移動與手的動作來完成,不能自由活動的肢體,除了不能照顧病人之外,日常生活也都陷入失能狀態,因此無論如何都會盡己所能的保護好身體,面對失能的病人更能體會其立場,鼓勵並協助邁向健康的狀態。記得,梅洛龐蒂(1962/1981)曾提出,具體的意識首先不是我想,而是我能夠,其中涉及到為了完成某一行動而指向的對象。在行動的時刻體驗到意向的實現,其實就是有生命的身體所真實呈現的狀況(圖姆斯,2000)。因為身體的活動,也代表一種生命的反應,人們唯有透過能動的身體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創造出不同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愛無國界 |
 |
 |
防癌醫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