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步一腳「印」∼嘉義長庚棉蘭初體驗 |
 |
◎嘉義長庚社服課社工員 邱依婷 |
 |
 |
 |
行遍台灣各個角落,提到偏鄉地區,腦中第一浮現的會是哪個地方?偏鄉地區又擁有著什麼樣的問題?腦中充滿著各種的想像,是紅色的磚瓦還是水泥砌成的牆面,帶著許多的未知和想像,我們將腳步踏上印尼的棉蘭… 第一次的服務,很精彩也很充實,從一開始籌備到啟程、服務、結束,時間咻一下就過了,轉眼就到了尾聲,雖然有很多的不捨和眷戀,但這次的旅程,即便回到台灣,閉上眼睛景象依舊如此鮮明。 輾轉了一天的飛機,雖然大家身心相當的疲憊,但還是打起精神討論接下來7天的行程以及活動流程規劃;然而這次主要的工作是與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所創立的菩提學校合作,提供一到六年級的學童健檢服務。服務項目從頭到腳還有口腔、洗手衛教等,最後並協助塗氟,運用闖關活動的設計,讓小朋友能有一次完整的檢查。在台灣,教育部提供給小一和小四免費的全身健康檢查以及塗氟,但在印尼並沒有這樣的社會福利,這些小孩大多從出生後甚至到國小六年級都從未看過醫師;他們不是因為身體健康而不用看醫師,而是因為貧富差距大,一次的就醫可能花掉他們一個禮拜的生活費用。反之想想,我們常常抱怨台灣的健保,又有誰願意用感恩的心去思考?在這次的體檢中,我們看到幾個很特別且可能是需要進一步檢查的小孩,在與家長討論時,發現他們多是因經濟因素無法就醫,其中有一個唇顎裂並且合併心臟瓣膜受損的小孩,詢問家長是否有帶小孩至大醫院就醫,家長說當地的醫師告訴他們,這個小孩活不過16歲,然而也沒有能力可以帶他出國去治療,所以他們只希望能快快樂樂的讓他成長。當下我們所有的醫療團隊人員相當震驚,這又不是算命,居然因為經濟以及當地的醫療技術而剝奪了這個小孩的一生,後來我們也與基金會共同討論,如何才能為這個小孩做得更多。 上午的時間我們大多在提供學童健檢,下午則請基金會安排醫院、學院參訪以及弱勢關懷行程。貧富差距很明顯的反映在這次參訪的醫院以及弱勢家庭上,其中我們參觀當地的Rumah Sakit Mitra Sehatu醫院,這是一間有50床,但手術室、麻醉室等相關醫療器材都相當簡陋。院長也分享,前些日子來了一個乳癌患者,傷口流著膿,跪著求院長能夠治療他,不要把他送往比較貴的大醫院,院長說,他實在是因為器材資源不夠,只能請他轉院;院長的先生也說,這裡的醫師都會向他抱怨,院長對於病人沒付錢就跑了都不會生氣,院長則笑著說:若病人真的有錢,也不會選擇來我們這個小醫院,就是因為生病了又沒錢才會來,那我們又何必計較呢?隔天我們又參觀了一間紀念醫院Murni Teguh Memorial Hospital,這是一間彷彿百貨公司且相當美輪美奐的醫院,設施設備也相當齊全,然而院長向我們介紹時坦承,他的配備齊全但人力資源相當不足,沒有足夠的經驗。此外則由基金會安排至弱勢家庭提供關懷及簡略的醫療衛教諮詢,看著一個家庭5個人口居住在一間僅有10坪大的房間,每個月收入大約台幣5千元,環境相當惡劣,走廊根本無法兩人並行,旁邊即是雞寮,臭味撲鼻讓人無法接受。回頭想想這7天,我們僅提供了有限的資源與協助,但卻激起大家心中很大的迴響。 此行還有許多無法同行卻也想盡一份心力的同仁,用他們的方式,請我們將愛心送達。藥劑科的同仁,募集了一些小禮物送給當地的小孩;其他單位的同仁也紛紛響應,看著大家如此熱誠,真是讓我非常的意外與感動。另外要感謝基金會的釋學源師父、黃幸娟師姐以及許多師兄們的協助,讓我們在印尼的生活環境不會太差。這次的印尼棉蘭行,是嘉義長庚國際醫療服務的第一步,第一次由嘉義院區招募員工志工參與這樣的活動,過程中跌跌撞撞,一行人當中只有半數的醫護人員,其餘大多是行政人員,但大家不畏懼,努力發揮所長,提供給當地居民更多協助,雖然是第一步,希望可以讓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會是紮實且收穫滿載的一大步。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愛無國界 |
 |
 |
防癌醫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