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十二期 101年12月1日發刊
心臟血管外科的新紀元專刊
護理之家老人之休閒活動設計
◎長庚護理之家社服組社工員 葉幼珮
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在1993年跨過7%的門檻,成為老年國,即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截至於2011年10月底止65歲以上老人計有252萬8249人,占總人口之10.89%,老化指數,因此老化議題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從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切入,老人於成年期後期,主要發展任務為「整合與絕望」能否面對此階段,需視老人面對生命各階段的議題是否成功的調適。
根據老年人生命歷程的發展,老化過程經歷許多角色的轉換,如退休、家庭角色的改變、喪偶等,在生理上也面臨到功能的退化或疾病的影響,且對自我概念之削減。由於生理的老化、角色的喪失、收入的減少、社會參與的減少、社會支持系統的凋零,以至於自主能力的減弱或喪失;為了維持正向的自我觀念,他們必須再參與社會,老人應扮演有社會價值的角色,並與其他人互動,主張老人一樣有正常心理和社會需求,多提供社會參與的機會與管道,老人就能從所賦予的社會角色中得到滿足。
一般長期照護機構裡大多著重於老人身體的照顧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協助,顯少著重於心靈及社會需求的滿足,也常缺乏社交及活動的安排,導致身體功能逐漸退化。藉由考量老人身體功能的限制及活動能力,長期照護機構的社會工作實務可以協助方式如下:
1.增加社會參與的機會:傳統文化的延續或宗教活動的參與等。
2.休閒娛樂:提供老人各項休閒娛樂的設備與措施。
且設計適當的社會參與及休閒性活動,有以下的好處:
1.維持現有能力及減緩身體功能衰退:活動可促進認知功能,加強老人活動度,預防關節肌肉攣縮的現象。
2.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從中學習技能及發展興趣:定期舉辦各類團體活動,並藉由主動邀請及鼓勵來引發老人參與的意願;老人可從中學習已退化或不熟悉的技能,並了解自己的能力,進而發展出興趣,提升自信心及自尊。
3.增加老人與環境的互動,促進情感及社交能力:藉由團體活動可強化老人對人、事、地、物的定向感,並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可減少對現實的脫節,老人也能藉由活動參與來抒發情緒,降低失落及孤寂。
4.調整生活坐息,增加生活樂趣及生活品質:定期的活動可協助老人渡過每天漫長的時間,可減少白天因無聊而睡覺的情形,老人的作息能更趨規律,睡眠問題亦可改善。
活動設計的原則需要考量老人現有活動能力、認知狀況及活動的限制,先選擇較不費力且簡單的活動,逐漸增加活動的量、時間及頻率。視老人身體狀況調整活動的長短及強度。提供老人選擇參與自己喜好活動的機會,增強正向感覺。可藉由引導及鼓勵來促進老人活動的參與度,避免強迫及勉強;適時給予老人協助、鼓勵及稱讚,可增強其參與的意願。
目前桃園長庚附設護理之家的休閒活動設計如(附表),我們依據老人實際參與活動滿意度中可得知,老人肯定目前活動的安排,且對於各類別的活動均感到滿意,其首要期待形式為音樂性佔70%,表示音樂性活動對老人休閒生活安排有其必要性,次要為園藝性50%,呈現園藝活動設計深受老人喜愛,第三為欣賞性佔28%,主要為黃梅調影集欣賞及歌仔戲表演,讓老人感受到懷舊情境。
老人的生活品質與身體活動息息相關,可見活動對老人是有益處的,不僅能促進老人的生理功能,更能增進老人心理及社交功能。處於日趨高齡化的社會中,長期照顧機構中需了解老化對老人的影響,評估老人活動的限制、能力及興趣,並衡量個別的需求,進而規劃及安排適合機構老人的休閒活動。長期照護機構應將這些活動融入老人的日常活動作息中,老人若能規律的參與活動,不僅能達到健康的效果,亦能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
         
 
封面故事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的新發展
認識葉克膜
與心臟血管外科扮演相輔相成角色的兒童治療性心導管術
兒童心臟內科醫師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角色∼從介入性心導管術治
認識上顎竇增高術
新聞紀要
基隆長庚2012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系列活動紀實
長庚科技大學舉辦亞太地區模擬醫護教育國際研討會
第七屆顱顏暨唇 裂手術國際研討會大會紀實
服務無所懼,異鄉服務情∼長庚員工國際志工印尼獻愛行
「突破逆境•彩繪人生」江子翠捷運藝文廊口足畫藝聯展活動紀實
健康營造計畫∼社區菸檳防制新策略
2012「青海之心」黃南州同仁縣義診之藥師觀點
醫療時論
了解愛滋病∼從世界愛滋病日談起
特別報導
台灣的「活路外交」與國際醫療
心靈點滴
女醫師難為
中醫報導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中醫看皮膚搔癢症
嘉義院區報導
定期口腔篩檢、嘜哺檳榔,口腔癌遠離你
養生文化村報導
奉 茶
病人安全
淺談電腦斷層減少輻射曝露之策略
飲食營養
滿漢全席我不怕?談中風營養照護
健康老化面面觀
老人跌倒的評估與預防
增刊目錄
護理之家老人之休閒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