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十二期 101年12月1日發刊
心臟血管外科的新紀元專刊
老人跌倒的評估與預防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鄭如芠◎林口長庚復健科教授 蔡文鐘校閱
前言
隨著老化,身體機能的退化會使得意外跌倒的風險增加。而老人跌倒後產生的併發症又較年輕人嚴重許多。國民健康局指出,2005年台灣地區約有46萬名65歲以上老人曾經跌倒,發生率為20.5%,其中約12萬5千人有跌倒相關之傷害。
通常一般健康成年人在60歲後平衡感便開始減退。主要原因在於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等問題皆會造成平衡功能的退化,若再加上環境因素(如照明不良或地面溼滑),則常使老年人容易跌倒。研究顯示曾跌倒過的老人再發生跌倒的機會比從未跌倒的老人高出4倍。故對老人跌倒的評估與預防十分重要。
影響老人平衡功能的生理因素
一、神經系統退化
老化後神經傳導速度變慢,感覺常較遲鈍,且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延長。如視神經退化會影響視覺,前庭神經、小腦、腦幹及基底核的病灶(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等皆會影響老年人的平衡功能。
二、骨骼肌肉系統的退化
如下肢或脊椎的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或變形、攣縮,會影響病人步態的生物力學,造成行走的穩定度下降,而使病人容易跌倒。另外老年人的肌肉總量與肌纖維數目與年輕人相比呈明顯下降,造成肌肉萎縮。研究顯示從60歲到90歲約有20∼30%的肌力降低。上述原因皆使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增加。
三、其他內科疾病
如心律不整、姿態性低血壓、藥物(如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抗組織胺及鎮靜劑)的影響,皆可影響平衡而使老年人易發生跌倒。
評估老年人平衡功能之常用檢查
除了基本的理學檢查及神經學檢查外,我們尚可用以下的檢查來客觀評估老年人的平衡功能:
一、Romberg測試
請病人立正站好,分別於睜眼與閉眼時觀察病人有無過度搖擺(swing)。如此可區別小腦或本體感覺失調引發的平衡缺損。
二、Tandem gait
讓病人一腳之足跟對另一腳之足趾走一直線,觀察有無不平衡或過度搖擺的現象。
三、單腳站(one leg stand)
觀察病人有無不平衡或過度搖擺的現象。
四、動態姿態評估儀(dynamic posturography)檢查
此檢查主要在評估對平衡控制的感覺交互作用(sensory interaction)。可評估老年人之視覺、前庭及本體感覺分別輸入大腦以後,身體維持平衡的能力。維持姿態平衡需要於不同的感覺狀態下控制身體重心(center of gravity)使其落在支持面上。因此需要正確的感覺輸入及良好的運動控制。此檢查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評估感覺統整與交互作用,第二部分為評估自發性姿勢反應及動作協調度。此評估儀可藉由改變支持平面的傾斜角度及視覺,來評估身體感覺及視覺對平衡感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復健科都有此項評估工具。
老人跌倒的預防
跌倒的發生是由多重因素造成。預防老人的跌倒,在病人本身的因素方面,需視病人個別情況,找出可能發生跌倒的危險因子,並給予預防及積極治療以尋求改善。另外,運動可以促進老年人的平衡感,其中又以下肢的肌力及本體感覺訓練最為重要。日常居家可做的簡單運動有:
一、坐姿抬腿運動
居家看電視時可順便伸直膝蓋抬腿,在空中停留10秒,左右腳交替做,此動作可強化股四頭肌肌群。
二、雙腿半蹲運動
類似打太極拳時的半蹲姿,可訓練臀部及腿部的肌耐力。
三、踮腳尖運動
肌力或平衡不足的老人可攙扶牆壁或傢俱做,此動作可訓練小腿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群。
四、步行運動
可訓練腿部肌力及平衡能力。體能狀態佳者可採慢跑方式。唯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且需選擇吸震性較佳的鞋子以避免關節退化。運動頻率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運動前後宜分別加做之前暖身運動及之後的和緩運動,各約10∼15分鐘。
而在病人本身以外的因素方面,居家環境的安全維護對於預防跌倒的發生至為重要,其中包括照明、室內走道及出入口、衛浴設備、,廚房及階梯等。老人出入的空間需有充足的照明,走道及階梯需裝扶手,地板保持乾燥避免溼滑,且不宜堆放雜物。若老人需以輪椅進出,則門口及通道的寬度宜大於90公分,門口外間平台面積宜大於150×平方公分以提供輪椅轉向的足夠空間。出入口應儘量避免使用地毯,如有地毯宜有良好固定,且盡量避免門檻。浴室在馬桶邊及浴缸旁皆需加裝扶手及以方便移位。扶手高度約在75公分上下。無法使用馬桶的老人可改使用便盆椅,但需特別注意安全。浴室地板需有防滑墊,最好穿著防滑拖鞋。使用浴缸內座椅可增加穩定。廚房需照明充足且避免地板溼滑。流理台及櫥櫃的高度宜適中。臥室及客廳傢俱擺設宜簡單避免絆倒。桌椅腳墊可加上橡皮吸盤以增加穩定性。階梯需舖有顏色分明的防滑帶,階梯高度需適中,且有明顯邊緣標示。若經費充足可在家中安裝電梯以方便老人出入。良好的居家環境設計一方面可減少意外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可改善老人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功能。
總結
老年人跌倒在老人醫學是一常見且十分重要的問題,一般認為其發生率遠高於文獻上統計的數字。外在或病人本身的因素皆可造成老人跌倒,故在預防方面,除了改善居家環境,尚須針對不同個案找出其發生跌倒的危險因子,並加以改善及治療,再配合運動以改善下肢肌力及平衡功能,以達到最大預防效果。
         
 
封面故事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的新發展
認識葉克膜
與心臟血管外科扮演相輔相成角色的兒童治療性心導管術
兒童心臟內科醫師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角色∼從介入性心導管術治
認識上顎竇增高術
新聞紀要
基隆長庚2012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系列活動紀實
長庚科技大學舉辦亞太地區模擬醫護教育國際研討會
第七屆顱顏暨唇 裂手術國際研討會大會紀實
服務無所懼,異鄉服務情∼長庚員工國際志工印尼獻愛行
「突破逆境•彩繪人生」江子翠捷運藝文廊口足畫藝聯展活動紀實
健康營造計畫∼社區菸檳防制新策略
2012「青海之心」黃南州同仁縣義診之藥師觀點
醫療時論
了解愛滋病∼從世界愛滋病日談起
特別報導
台灣的「活路外交」與國際醫療
心靈點滴
女醫師難為
中醫報導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中醫看皮膚搔癢症
嘉義院區報導
定期口腔篩檢、嘜哺檳榔,口腔癌遠離你
養生文化村報導
奉 茶
病人安全
淺談電腦斷層減少輻射曝露之策略
飲食營養
滿漢全席我不怕?談中風營養照護
健康老化面面觀
老人跌倒的評估與預防
增刊目錄
護理之家老人之休閒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