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師難為 |
 |
◎台北、林口、桃園長庚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高銘偵 |
 |
 |
 |
「丘雅信」是台灣第一個女醫師。筆者十分好奇在動盪不安及對女性不公平的年代,是如何產生這位台灣第一位女醫師?這位擁有堅強毅力的女性,是如何度過她的一生?她一生的故事,在在吸引著我;隨著劇情一幕幕發展,令我不由自主的熱淚盈眶。回首這些年來醫學生涯的點點滴滴,心中感觸良多。 回想起當年在醫學院大二學習基礎醫學課程時,最有挑戰性的大體解剖實習跑考,充滿刺鼻的福馬林氣味中,1分鐘之內要辨認出血管名稱。期末考時大家最害怕的寄生蟲學科,是學長姐口中喜歡將全班全當掉的老師黃教授,當腦袋裡被一堆蛔蟲、蟯蟲、弓漿蟲、血絲蟲等寄生蟲生活史搞得慘兮兮時,典型浪漫派雙魚座代表的同學「燕」,睜著無辜、美麗的雙眼對我悲嘆地說:「聽人說大二女生俏!為什麼我們要把最精華、最美麗的大學青春歲月,葬送在這裡背寄生蟲生活史!我們應該騎著腳踏車悠閒散步在台大校園裡才對。」 大四那年參與系刊製作,訪問系上四位傑出學姊,希望學姊將自己親身經驗提供給中醫系學妹們參考,當初為什麼選擇西醫執業或是選擇中醫執業。我負責記錄下她們的人生規劃與感想,那時根本不知進入醫院實習生涯才是噩夢開始。 在台中的醫院實習時「8個男生,6個女生」擠在一間不到 4坪值班室裡,大家一起大吐苦水,互相支援,一起度過那難熬的日子。晚上值班時「男生睡下鋪,女生睡上鋪」情況,一直到更換新的醫教會主任,才終於獲得改善,從此以後醫院終於有一間女醫師值班室。尤記得一次值班,半夜兩點病人呼吸狀況不佳必需抽動脈血檢查,手腕動脈部位早因重覆抽血呈現嚴重青紫腫脹,不得已只好選擇抽鼠蹊部股動脈血。在消毒鼠蹊部前有向病人的兒子解釋過,消毒時病人的老婆突然醒過來,且不分青紅皂白罵我「不要臉」,本著醫師職責當下也只能忍耐。輪訓到復健科時,幫意識清楚脊髓損傷的男性病人導尿也是女實習醫師的職責。已經連續24小時沒睡,隔天繼續上班,運氣好熬到下午6∼7點可以下班。曾經以10分鐘速度吃完一個冷掉許久的便當,相隔不到5分鐘時間,必須以跑百米賽跑速度橫越兩棟大樓去急救病人,從此胃痛不時發作。急診實習時適逢基層診所休診的大年初二,病人接踵而至,下午連續急救5個病人,體外心臟按摩當然是地位最低的實習醫師工作,而我可憐的雙手感覺好像都不是自己的。 我的高中同學說她在小兒專科考口試後,馬上去醫院生產。記得整形名醫林靜芸醫師接受訪問曾提過:她挺著大肚子幫病人開刀、幫病人急救。聽說早期甚至有主任在收住院醫師時,明白暗示:「住院醫師訓練時,女醫師不可以懷孕,以免影響其他人。」當然這些年來比較沒有這些狀況。 當年生老大時運氣很好遇到好褓姆,每天早晨不到7點就把小孩送到褓姆家,一直到下午7、8點才能將小孩接回,而星期六褓姆也願意幫忙照顧。當老公臨時開刀無法下班時,褓姆李媽媽總帶著微笑說:「沒關係,小孩放在我這裡,妳夜診後再來接,不然今晚就住在這兒就好了」。內心十分感謝她的幫忙,讓我無後顧之憂!懷老二時,適逢先生外調支援其他醫院3個月,所有的同學看我挺著大肚子,摩托車前放個小椅子坐個1歲多小孩,全都看不下去跳出來罵我說:「妳實在太大膽了,居然敢挺著大肚子,騎摩托車載小孩上下班。」當懷孕末期身體不適時,幸好貼心老大會「秀秀我」,不會無故吵鬧。大概也因為太辛苦了,老二出生那天凌晨3點痛醒,至廁所發現出血落紅,飛車至醫院,主治醫師趕來接生,居然不到分鐘小孩就生出來了。令值班醫師問陣痛時間,畫產程圖都不知如何是好?所有人聽到都大呼不可思議,同學戲稱若生下一胎就會生在家裡頭。當年職場轉換到嘉義長庚時,兩歲半的老大被我「直接」送到大林慈濟幼兒園上幼幼班時,園長老師問「你不陪讀一星期,熟悉熟悉環境嗎?」我也只能無奈地對她說:「沒辦法,我必須去上班無法請假。」 事隔7年意料之外的生命是老天恩賜給我的禮物。心中有過掙扎,自己在醫院工作忙碌又在醫學院讀碩士,老公也是相同狀況,我們有時間照顧小孩嗎?迫於現實考量,老三必須讓公婆幫忙帶,每雙週台北嘉義舟車往返,每每離開嚎啕大哭的老三時,心中總是不捨。 觀察周邊的女醫師,有人經過漫長7年醫學院,放棄當醫師選擇回歸家庭相夫教子;有人在經歷辛苦住院醫師專科訓練後,卻因小孩無人幫忙照顧而選擇請育嬰假,也有人選擇單身在醫院中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更多人與我一樣蠟燭兩頭燒,內心十分希望能取得那微妙平衡點!身為一位女性醫師,扮演媽媽、妻子、媳婦的角色,事業與家庭如何兼顧,在在考驗人生智慧!在老公支持下一路走來,捫心自問也頗順利,「家人、朋友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後記:以此文感謝在我徬徨無助,幫我一把的朋友們。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