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中醫看皮膚搔癢症 |
 |
◎林口、桃園長庚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林意旋 |
 |
 |
 |
林伯伯,60歲男性,來門診說:「醫師啊∼我就像豬哥亮在電視上廣告說的一樣,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尤其在冬天更嚴重,晚上癢到睡不著。我每天都有洗澡洗得很乾淨啊,癢起來洗澡水用燙一點,洗得時候很舒服,但是洗完更癢,明明皮膚看起來也沒有起紅疹、脫皮,可是就是很癢,還會跑來跑去。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位伯伯的情況就是屬於皮膚搔癢症。皮膚搔癢症是指無原發性皮膚損害,皮膚感覺異常,以搔癢為主要症狀的皮膚病。皮膚搔癢症的位置可以局限或泛發全身,甚會至跑來跑去,所以中醫又稱為「風搔癢」、「癢風」,意思就是會與風一樣跑來跑去。皮膚表現為陣發性搔癢,無其他原因的皮膚損害,但因為皮膚癢而持續的搔抓,造成抓痕、結痂及血痂、色素沉著和苔癬樣病變等繼發性損害。皮膚搔癢症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冬季最常見,主要是因為氣溫驟冷及乾燥所誘發,又稱為冬季搔癢症。中醫把皮膚搔癢症分為內外因如下表: 診斷方面如果是全身性搔癢,要與疥瘡、蟲咬皮炎、蕁麻疹等作鑑別診斷。局限性搔癢則需與局部真菌、接觸性皮炎、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鑑別。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皮膚搔癢症與平常的生活習慣也很有關係,以下提供幾個日常保養的方法: ˙沐浴:不要洗太熱的水,熱水燙洗是一種物理性刺激。暫時的高溫作用於皮膚感受器,可使癢感轉化,故短時間感到搔癢緩解。但熱水會使皮膚周邊的血流量增加、毛細血管擴張、末梢神經興奮,反而使癢感加劇。沐浴應選用中性沐浴產品,過度清潔皮膚表面的油脂,會因皮膚乾燥而更加搔癢。 ˙皮膚保濕:塗抹含油性高的保養品如橄欖油或保濕乳液 。 ˙環境濕度:使用空調、電暖器時,可在室內放一杯水,避免空氣過度乾燥。濕度保持在50∼60%較為適宜。 ˙飲食:清淡平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膩、咖啡、酒等刺激飲食,刺激性的飲食較易造成搔癢加重。也可以多攝取具有滋潤效果的食物及中藥如附表。 附表 具有滋潤效果的食物/中藥
˙衣著:寬鬆的棉製品為佳。 ˙避免搔抓患部:應以輕拍或擦外敷藥來止癢。 ˙補充水分:適量飲水。 ˙注意藥物的使用。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會造成皮膚搔癢,應諮詢醫師藥物造成皮膚癢的可能性。另避免塗抹薄荷油等可能會有致敏作用而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產品。 ˙以下介紹一道簡單的養陰潤燥山藥湯供讀者參考: 材料: 1.生山藥半斤(或乾山藥1兩)、乾百合1兩、乾白木耳1杯、紅棗(去核減少燥性)10粒 2.冰糖3兩、水6杯 作法: 1.乾百合、乾白木耳用水泡軟,白木耳泡軟後切碎。生山藥則切小塊 2.百合加水以小火煮軟後再加入生山藥(乾山藥則與百合同時下鍋煮軟)、白木耳、紅棗,再煮5分鐘最後加入冰糖,待糖溶解熄火即可 皮膚搔癢對日常生活及睡眠品質影響很大,如能注重日常的生活保養,加上中藥體質調理,希望大家都能遠離惱人的皮膚癢。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