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葉克膜 |
 |
◎林口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張育生 |
 |
 |
1歲大的小朋友因腸病毒住院,在使用高劑量的強心劑下勉強維持血壓,心臟超音波顯示心臟功能極度不佳,醫師決定使用「葉克膜」來拯救。一星期後患童脫離「葉克膜」,心臟功能也回到正常,但是腸病毒造成呼吸中樞傷害,患童雖然意識清醒,但是無法自行呼吸而需要再接受氣管切開手術。由於先前媒體大幅報導邵女士及星星王子,靠著葉克膜在鬼門關前獲得重生,葉克膜因此聲名大噪。事實上,葉克膜並非萬能,本文特此針對葉克膜在小兒科的臨床應用加以說明,希望民眾對葉克膜的治療能有正確的認知。 「葉克膜」是「ECMO」的中文音釋。「ECMO」是心肺循環輔助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縮寫。葉克膜自1954年開始運用於開心手術後,目前也延伸成為重症患者心肺衰竭時的輔助治療儀器。1976年葉克膜開始被應用於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治療領域,並被視為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新利器。葉克膜主要由「人工肺」和「幫浦」所組成,讓病人的肺臟及心臟獲得暫時性的休息,以等待心肺功能的恢復。「人工肺」就像正常的肺一樣,具有移除二氧化碳,換入氧氣的作用。「幫浦」則可將富含氧氣的血液經由動脈或靜脈的管道,再輸回到體內循環之中。 由於葉克膜由「人工肺」和「幫浦」所組成,運作時需要使用肝素,以免管路內血液凝結。因此,出血為使用葉克膜最大的風險。研究文獻指出,使用葉克膜時,患者腦部出血的發生率可高達30%。此外,血液在管路長期運轉,容易產生血栓導致肢體栓塞,發生像星星王子一樣需截肢的併發症;以及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而死亡。此外,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接受葉克膜的治療,舉凡顱內出血72小時內、腦部已經缺氧受損、罹患惡性腫瘤者、放置葉克膜前病人已有明顯不可逆轉之病況、持續進展之退化性全身性疾病等患者,均不適合放置葉克膜。 葉克膜主要是暫時取代心臟和肺臟的功能,保護其他的器官,絕對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它也可能出現併發症而造成病人的損害,甚至導致病人死亡。所以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加以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合理且適時地使用葉克膜,才能避免合併症及醫療資源的浪費,並發揮其真正的治療功能。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