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卷第五期 99年5月1日發刊
身心障礙之牙科治療專刊
身心障礙者門診之牙科處置
◎長庚醫院牙科部兒童牙科住院醫師 李姿瑩  ◎長庚醫院牙科部兒童牙科主任 蔡蔭玲 校閱
身心障礙者的牙科治療,基本上與一般正常患者的治療模式無太大差別,醫護人員不要一開始即抱持著偏見,並須以同理心加以尊重,體會患者在學習上必須花費較多時間的困難。在治療一開始時,先區分其是否有溝通理解的能力。若是觀察患者本身有基本的理解能力,可以考慮嘗試一般的門診治療,運用的方式類似於兒童牙科的行為管理治療模式。行為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塑造有利環境,使孩子能配合醫師指示(口語、動作、姿勢),學會應付牙科環境,完成牙科治療。以下簡述幾個常用的行為管理的方式:
一、解說-展示-操作
  (Tell-Show-Do)
為了要使患者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能認識一些他所不熟悉的事物,所運用的方式。Tell以患者能理解的方式說明;Show讓他觀看以及觸摸要他了解的器械;Do實際在患者口內操作共三個步驟。
二、建立關係
醫師以某種方式去除病人對醫師的陌生感、畏懼並拉近彼此距離。
三、訂定規則
醫師在看病的過程對病人行為的控制,包括准許做與不准許做的行為。
四、正向策略
為了使患者能配合醫師治療,醫師所使用的正向強化方法。包括言語的獎勵,肢體接觸(豎大拇指,摸摸頭),贈送一些患者喜歡的小禮物(如:貼紙、汽球)。
五、負向策略
為了使患者能配合醫師治療,醫師所使用的負向強化方法.。包括醫師語調的改變,與父母暫時隔離,束縛床(papoose board)的使用。由於牙科治療所使用的器械中,有部份是尖銳而鋒利的,使用束縛板可以保護孩子讓他不會在掙扎中被器械誤傷;大人抓著有時用力過度,會造成孩子的傷害,所以建議使用束縛板比較安全。
較難溝通不合作的患者,可嘗試術前投藥的鎮靜麻醉方式(premedication),以藥物降低病人的意識及活動力,可緩解患者恐懼不安的情緒,讓患者在較淺意識的狀態下安靜而快速的完成治療。至於術前投藥的方式有口服,肌肉注射麻醉,皮下注射麻醉,靜脈注射麻醉。口服藥物麻醉是最簡便也較常使用的給藥方式,但藥效要視胃腸道黏膜吸收的狀況,藥效發揮約在30-60分鐘後,很難預估藥效的高峰期,且常常仍是需要束縛床輔助加以固定。
臨床上還有一種吸入性鎮靜麻醉的方式-笑氣(NO)。笑氣無色、無味或略帶甜味,本身不具呼吸道刺激性,不具爆炸及自燃性,但在高溫下可分解出氧而發生助燃的危險。基本上笑氣在安全劑量下是安全的,但仍有一些術中的危險性及術後的後遺症的例子值得臨床使用者,尤其是濫用者的注意。
至於完全無法溝通極度不合作的患者,也可以採用在手術室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全口復健,讓患者在完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接受治療,是省時、省力最有效率的治療方式。至於患者適用何種麻醉方式,建議交由專業的醫師做個別的評估。 

         
 
封面故事
身心障礙者牙科照護及治療現狀
身心障礙者門診之牙科處置
身心障礙者全身麻醉下之牙科處置
身心障礙患者牙科治療之全身麻醉
身心障礙者的口腔照護及齲齒預防
新聞紀要
基隆長庚醫院25週年院慶感恩茶會
兒童醫院兩岸三院兒童醫療論壇暨兒童繪畫比賽頒獎紀實
賀長庚大學中醫系楊智偉教授榮獲第五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
高雄長庚員工關懷講座紀實
醫療時論
專業化與人性化談護理創新
醫學新知
飛秒雷射於眼科之運用
特別報導
台灣心 海地情 海地醫療救援之所見所聞
林口長庚獲頒第二十屆國家品質獎紀實
基隆長庚醫院25週年資深人員感言
養生文化村報導
愛與關懷讓這裡更像家 一群黃衣天使 在長庚養生文化村
病人安全
別讓脆弱的生命再度受傷 認識病人安全委員會
飲食營養
介紹新版每日飲食指南
增刊目錄
妥瑞症簡介
有個好長官 心就會暖暖的
醫師與醫療機構之守密倫理
長庚醫訊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