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牙科照護及治療現狀 |
 |
◎長庚醫院牙科部兒童牙科住院醫師 徐嘉璘 胡宥瑄
◎長庚醫院牙科部兒童牙科主任 蔡蔭玲 校閱 |
 |
 |
 |
台灣身心障礙者狀況 身心障礙者是一群包括不同的障礙類別、程度、性別、年齡、職業之人口。自民國69年殘障福利法公佈施行以來,我國身心障礙者之認定乃採取登記認定制,需經過鑑定後取得殘障手冊,方能列入相關人口統計數據。 根據內政部2008年底之統計,我國身心障礙者人口數已達104萬585人,占總人口數4.52%,其成長率已達,而且有逐年增多之趨勢。91至97年底止身心障礙者總人數平均成長率為,如以性別來分:男性599,664人,佔;女性440,921人,佔。 我國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中將身心障礙者分為16個障礙類別:視覺障礙、聽覺障礙、平衡機能障礙、聲音或語言機能障礙、肢體障礙、智能障礙、重要器官失去功能、顏面損傷、植物人、失智症、自閉症、慢性精神病患、多重障礙、頑性癲癇症、罕見疾病致身心障礙、與其他。肢障者歷年來占最多數,但比例已逐年下降。 我國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之障礙等級分為極重度、重度、中度與輕度四個等級,頑性癲癇只有「輕度」一個等級。多重障礙者為合併兩種以上障礙者,沒有輕重度等級。截至2008年度身心障礙者人口數以輕度為最多,極重度最少。 以縣市分布來看,台北縣身心障礙者人口數是全國最多的,台北市也很多,離島偏遠區則比較少。整體而言,身心障礙人口數以都會區為多,但身心障礙人口比例在某些地區高於全國平均值,例如台東縣、雲林縣,在相關服務或行政上,更需回應身心障礙者之需求。 身心障礙者之口腔健康狀況及牙科就醫狀況 根據國內學者於2007年之報告,身心障礙者之青少年年齡層最重要的問題為齲齒;成人之問題則為牙周病;老年人年齡層則為缺牙。將近一半之受檢者有咬合不正問題,超過半數之受檢者必須做假牙。大體而言,台灣身心障礙者之口腔健康普遍不佳,且口腔健康狀況需求比一般民眾較為嚴重。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以來,一般民眾的牙科就診有基本保障;其實身心障礙者之牙科治療與一般民眾並無不同,但現有醫療體系針對身心障礙者牙科就醫需求,仍待加強。有的身心障礙者與常人不同之處在於溝通障礙,影響就醫程序,例如:視障、聽障、智障、自閉症。有的因肢體障礙,無法配合就診時的環境而無法順利就醫,例如:腦性麻痺者。而醫療單位與醫療人員若無特殊設備,例如:束縛設備、鎮靜或全身麻醉等,或無特殊之訓練,醫療人員不敢也不願意處理這類之病患。因此就醫之不便常常造成身心障礙者之口腔疾病無法醫治,常任其惡化,或只能拔除牙齒,造成口腔之缺牙失能而影響健康。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局指出,根據統計,身心障礙者的蛀牙率高達91%,一般民眾填補率為74%,而身心障礙者卻只有31%,其中4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的蛀牙率更高達98.73%,而填補率卻只有20.70%。身心障礙程度愈嚴重者,蛀牙狀況就愈嚴重,其中女性身心障礙者的口腔狀況則比男性糟糕。目前健保局提供身心障礙者每年4次洗牙、塗氟和牙周照顧等免費口腔照護服務。中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病患就醫若須施行全身麻醉進行牙科治療者,已無須事前專案向健保局轄區分局提出申請。 建議民眾可參考健保局提供之身心障礙者照護牙科院所或機構名單,讓身心障礙者得到更完善之照顧;主要照護者亦須加強自身的口腔衛生知識,並積極的幫受照護者進行口腔清潔工作及維護。 本院兒童牙科提供之身心障礙者服務 包含18歲以下之口腔衛教、塗氟保健、補牙、洗牙、根管治療、拔牙、不鏽鋼牙套,全身麻醉下全口重建;本科醫師及護理人員每年定期接受身心障礙者相關之再進修教育。門診區設有急救設備、氧氣設備、肢體束縛板及隔離診室;可為眾多的身心障礙病患提供完善之牙科醫療服務。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特別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