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六期 112年6月1日發刊
後疫情時代 啟動早療別等待
生老病死
◎長庚養生文化村村民 潘安娜
在美國居住了40多年,考慮退休後的生活安排,在比較了美國及台灣的養老場所後,我們選擇了長庚文化養生村,這裡的環境、醫療、費用都符合我們的需求。

選擇離開兒孫們,不是代表我們不愛他們,反而是因為太愛他們了。我們會越來越老,病痛會漸漸的出現,實在不忍有著美滿家庭、安定工作以及可愛孩子的女兒們,為了要照顧老年的父母而煩惱憂心,甚至讓他們的生活有所變化,所以我們安排自己老年的生活。

有人說:人如果活過了70歲,多活一天就是賺一天。我們可不是每天都在賺嗎?但是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必修的功課。我們住在長庚養生村,有很好的醫療設備,林口長庚、桃園長庚就在附近,有需要時還可以請照護員居家照顧,再嚴重一點的話,可以搬到對面的護理之家,完全是一條龍的安排。

人有生就有死,死並不可怕。我們就當作完成了一生的任務,應該瀟灑的離去。當我們生下來時,大家為我們慶祝。當我們生命劃上句點時,也應該慶祝一番,為自己辛苦精彩的一生歌頌才對。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去遠行了,不要為我們傷心,而要為我們感到快樂,因為我們到天上去做天使了。如果孩子們也接受這正面的思維,那遠行的我們也會走的更安心。此外,也要對家人朋友表示感謝,因為今生有他們陪我們同行。

自己私人的東西也要做個整理,該丟就要丟,不要增加後人的麻煩。從現在起,我們每天都要活在快樂中,活在樂觀中,活在愛的世界中。我們應該趁還來得及時,多和家人朋友溝通,交待。這樣人生就不會留下遺憾了⋯
         
 
封面故事
COVID-19疫情對於兒童發展的影響
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遲緩∼兒童心智科觀點
疫情世代兒童外出減少,影響粗大動作發展
限制摸東摸西 當心小肌肉刺激不足
後疫情時代的幼兒語言發展,家長該如何因應
醫學報導
人工智慧於骨質疏鬆症篩檢的應用
中醫報導
惱人的五十肩,中醫浮針來幫忙
養生文化村報導
生老病死
飲食營養
預防高血壓之得舒飲食
兒童醫療
小孩長不高怎麼辦
本月主題
疫情世代下的兒童發展遲緩
焦點話題
長庚、史丹佛研究團隊大突破 打造更安全的幹細胞外泌體再生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