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三期 113年3月1日發刊
微創新時代∼機器手臂手術多專科運用
疫情世代下的兒童發展遲緩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劉國正
2019年年末,在中國武漢爆發了一種新興傳染病,主要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所引起,感染後會迅速影響人體多個系統功能,即使在痊癒後也會產生很多後遺症。由於全球化的因素,疫情迅速擴散至許多國家,導致染疫人數及死亡人數急遽增加,即便到現在已經過三年多,疫情逐漸和緩,但因染疫而死亡的狀況仍屢見不鮮。

在面對新興傳染病初期,最好的策略就是「檢疫」和「隔離」,所以各國政府開始採取在家工作或學習、居家隔離、封城、鎖國等措施來減緩病毒的擴散。雖然這些措施的確能稍稍減緩疫情擴散的速度,但卻也同時對社會、經濟甚至個人健康上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正處於發展階段的小朋友更是深受影響。

小朋友的成長主要分為兩個面向,分別是身高、體重等身體體積增加的「生長(Growth)」,以及生理、心智等功能逐漸成熟的「發展(Development)」。兒童的發展順序差別並不大,但在發展速度上卻存在著個體上的差異,而發展的過程,其實也代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由於兒童的神經系統通常在6歲以前發育完成,所以大部分的發展也會在6歲前逐漸定型,而這些發展也會深刻地影響小朋友未來成長、表現及人格特質的養成。

而所謂「發展遲緩」是指小朋友在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知覺動作、心理發展等面向,有任一領域落後該年齡層其他小朋友的狀況。根據WHO的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在6∼8%,其中某些特殊狀況容易導致發展遲緩的發生,如:遺傳性疾病、染色體異常、先天性感染、早產兒、低出生體重、腦部異常狀況(如:血管異常、頭部外傷、腦膜炎)、缺氧性腦病變等。然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還是以缺乏刺激與學習所導致的結果為主。

由於新冠肺炎的肆虐,導致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和模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開始習慣不隨便外出、出門要戴口罩、和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不隨便摸東摸西、隨時使用酒精消毒等。雖然藉由這些習慣,我們成功防堵了病毒的傳播擴散,但卻也同時限制了小朋友探索及接受刺激的途徑,使小朋友的神經系統缺乏足夠的刺激,進而導致兒童發展遲緩的產生。

由於不隨便外出,小朋友外出運動的頻率和機會被大幅限縮,對粗大動作和體能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由於禁止摸東摸西,導致小朋友缺乏動手探索環境的機會,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發展受到限制;由於戴上口罩,讓小朋友看不到說話口型和臉部表情,造成語言發展上出現問題;由於接收到父母或其他成人焦慮或緊張的情緒,使小朋友的心理壓力大增,導致心理發展上出現障礙等,這些都是在疫情世代下的小朋友可能會面臨到的難題,進而導致他們的發展進程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受到新冠肺炎感染的小朋友,可能也會對各領域的發展產生影響,若進一步影響到神經系統,如: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橫斷性脊髓炎、周邊神經炎等,對於兒童發展更是一大危險因子。即便在感染的急性過程中,神經系統沒有受到直接的侵犯,但仍有可能受到間接的影響,根據研究指出,染疫後的兒童會出現一些長新冠症症候群(Long COVID syndrome)的症狀,如心情上的變化(如:緊張、焦慮、易怒、憂鬱)、容易疲倦、睡眠障礙、認知障礙、運動不耐等,而這些後遺症都不利於兒童發展。因此,面對染疫兒童,我們應更加仔細觀察、密切追蹤,以確保這些小朋友能夠順利發展。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曾遭遇過多次大型的傳染病,如2002年的SARS、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甚至是中世紀的黑死病,但我們的老祖宗們依然挺過了一次次疫情的肆虐。電影侏儸紀公園中有一句經典台詞:「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在面對外在環境的各種威脅時,人類總能找到方法適應並生存下來,相信這次的新冠肺炎,也不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大型傳染病,因此,在下一波疫情到來之前,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疫情下,協助我們的下一代健康地成長與發展。

此外,雖然新冠肺炎終於在今年的5月1日降為第四類傳染疾病,但在發展階段遭遇疫情的孩子們,他們所面臨的發展遲緩問題,並不會因為疫情結束而停止,仍然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持續給予協助。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暨早期療育團隊,剛好成立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初期,三年多來給予疫情世代下的發展遲緩兒童,最即時且合適的評估及早期療育介入。透過這期的醫訊,將分別詳述團隊中各專業成員如何協助這些小朋友,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封面故事
巨大子宮精準摘除 達文西機器手臂神助攻
達文西機器人切除肝腫瘤已納入健保給付
呼吸中止睡不好 達文西手術找回一夜好眠
精確、穩定,大腸直腸手術的新選擇∼達文西微創手術
特別報導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 20屆國家新創獎 30項大獎
長庚醫療體系榮獲 2023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1 金 1 銀 2 銅 8 標章肯定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由現代藥理看中醫藥如何調節腸道微生物菌叢
飲食營養
ERAS術後加速康復∼營養照護
兒童醫療
認識新生兒歪頭症
本月主題
微創新時代∼機器手臂手術多專科運用
焦點話題
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曙光∼基隆長庚成功完成神經內分泌瘤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PRRT)
鼻腔精準微創重建 有效改善空鼻症與睡眠情緒障礙∼林口長庚空鼻症治療成果獲國際頂尖期刊肯定
基隆長庚顯微手術成功植回斷腿,病人如願恢復行走
2023 年長庚醫療體系、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榮譽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