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植牙發展已有超過40年歷史,現今已成為重建的選項之一。比起傳統活動假牙,植牙能夠提供較好的咬合力;和固定式牙橋相比,植牙較好清潔,也不用磨小相鄰牙齒。(圖一)
關於拔牙後什麼時候適合植牙這個問題,應先了解拔牙後傷口癒合的機制。失去牙根支撐的拔牙窩洞隨著時間,周圍的齒槽骨會慢慢吸收,根據過去文獻資料,拔牙後一年會有30.60%水平骨吸收,10.20%垂直骨吸收,因此若植牙重建與拔牙時間相隔太久,骨頭的條件會變得不利於植牙。除了文獻上平均的數值參考外,每顆牙齒在拔牙前骨脊條件不同,癒合的過程也會有所差異,例如:前牙或後牙、上顎或下顎、是否為牙周病破壞的牙齒等。因此在拔牙前需請醫師審慎評估齒槽脊的條件,以決定日後植牙重建的時機。
植牙時機一般可以分為4種:(1)為立即植牙,也就是俗稱的即拔即種;(2)為早期植牙,拔完牙4.8週後等軟組織癒合再植牙;(3)傳統植牙,等拔牙後部分骨頭癒合約3.4個月後再進行植牙手術;(4)延遲植牙,則是等拔牙傷口骨頭完全癒合滿6個月後再進行植牙手術。
哪些條件適合第一種立即植牙呢?除了拔牙窩洞下方需有足夠的骨頭提供植體穩定,拔牙窩洞外側還需要足夠厚度的軟硬組織才適合立即植牙。立即植牙的優點在於省時間,讓病人少一次疼痛,在拔牙窩洞內直接鑽洞讓植體放入,病人不必接受拔牙和植牙手術兩次疼痛;而缺點在於操作困難且需臨時.復物或移植軟組織來覆蓋傷口。一般建議在條件良好的窩洞才可進行,因植體是靠骨頭才有穩定度,若拔牙窩洞下方沒有足夠骨頭提供植體初期穩定,放入植體失敗率較高。頰側骨頭和軟組織需有大於1毫米的厚度,以避免拔牙後骨頭/軟組織吸收導致植體螺紋暴露。植體螺紋暴露不但會影響美觀,還會造成患者在日常口腔照護上的困難,進一步引起植體發炎。
若拔牙窩洞條件不符合立即植牙的標準,首先可以考慮第二種早期植牙,利用拔牙後4.8週軟組織癒合時進行植牙手術。此時進行植牙,因軟組織已癒合,頰側硬組織的缺損是可以在手術中修補的並達到傷口初級癒合,未來植牙在美觀和功能方面是可預期的。拔牙後4週噬骨細胞活性已轉弱,成骨細胞正開始活動製造新的疏鬆骨,因拔牙窩洞仍未癒合,若窩洞周圍無足夠骨頭提供植體初期穩定,此時期植牙風險仍較高。
若拔牙窩洞周圍沒有足夠的骨頭讓患者進行立即植牙或是早期植牙,我們可以選擇第三種傳統植牙的時機,於拔牙窩洞癒合3.4個月後,已有部分骨頭癒合時再進行植牙手術。此時期植牙風險較小,拔牙窩洞已不存在,雖然還未形成成熟骨、骨頭質地偏軟,但比起前兩種植牙時機點,手術操作難度較小,較易達到植體初期穩定性。而此時期植牙仍有缺點,雖然拔牙窩洞已有部分癒合,但整體骨脊寬度/高度也有部分的吸收,因此植體放置時仍需要合併補骨手術。
最後一種植牙時機為延遲植牙,也就是拔牙後超過6個月後才進行植牙手術。此時拔牙窩洞已完全癒合且形成緻密成熟骨,但整體骨脊外型會隨者時間有不等程度的水平/垂直向骨吸收,若沒有在拔牙同時進行齒槽脊保存術,則可能會因齒槽骨高度/寬度條件不佳而無法放入植體,需先進行大範圍補骨手術後才能放入植體。
每種植牙時機都各有優缺點(圖二),每位患者和每個需拔牙的骨脊條件都不同,癒合情況也會有差異。舉例來說,即使非牙周病破壞的牙齒,前牙美觀區通常外側骨脊較薄,條件不允許即拔即種,拔牙後骨頭吸收情況會較嚴重,則建議在拔牙時就進行齒槽脊保存手術,保存齒槽脊外型以利後續重建兼具美觀與功能的植牙假牙;反例來說若為嚴重骨頭破壞需拔牙的牙周病牙齒,骨脊條件不允許植體放入,則建議先等軟組織癒合再進行補骨手術以利後續植體的放入。每位患者進行拔牙前需請醫師做審慎評估,以提供最佳的方式進行重建手術。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