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一期 112年1月1日發刊
全方位牙周病治療
與寶寶的幸福接觸~談母乳哺育與營養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謝博宇◎林口長庚新生兒科主任 江明洲 校閱
「餵母乳是產前下定的決心,不過剛開始親餵時好崩潰,寶寶一哭我就好擔心,深怕寶寶沒有吃飽。」準備帶3天大寶寶回家的新手媽媽難掩擔憂。

母乳是媽媽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也是最天然、最安全的營養來源。產後前3天的母乳分泌量較少,加上寶寶的胃容量仍小,所以需要比較密集的餵食(一天約8.12次)。不過母乳對於寶寶來說很好吸收,不用吃很多就能有充足營養,而且這些營養為寶寶量身訂做,也隨著寶寶長大而改變。純母乳可以一路供應到寶寶6個月大,之後再依添加副食品原則開始幫寶寶補充副食品,母乳可再持續哺餵到兩歲。

母乳可以促使寶寶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有益腦部及神經發展,也能減少過敏、腹瀉、感染和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兒童期糖尿病及肥胖的機會也會下降。對媽媽也有好處,像是減少產後出血、乳巢癌和乳癌的機會。

不過滿月回診時,在診間哺乳媽媽最擔憂的就是「奶水量」。回到奶水分泌的原理:寶寶吸吮乳頭時會傳遞信息到媽媽的大腦,促進更多的奶水分泌。我們鼓勵媽媽觀察寶寶想吃奶的舉動,像是蠕動、吐舌、嘟嘴、舔唇、尋乳或吸手,盡早在寶寶想吃、但還沒哭泣的時間就先餵奶,透過頻繁的吸吮能促進奶水分泌。至於寶寶吃飽了就會全身放鬆、減少吸吮,遠離乳房並很滿足入睡。如果寶寶與媽媽短暫分開,我們也鼓勵媽媽每3小時就將奶水擠出。

當然,我們仍有些依據可以觀察寶寶有沒有喝足奶水,例如出生後兩週以內沒有恢復至出生體重、一天排尿次數少於6次且顏色較深,就有可能是寶寶脫水需要尋求專業建議。至於媽媽的飲食盡可能均衡營養,並選擇原型的食材進行簡單烹調,讓食物的養分分泌到乳汁中,謹記:「媽媽均衡飲食,寶寶餓了就喝!」

要提醒的是,足月健康寶寶的胃容量不大,而且每個寶寶的喝奶量都不盡相同,所以依寶寶的需求來餵食,並且讓他決定自己要喝的量,少量多餐也很正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出生時體內的維生素D取決於媽媽懷孕時的狀況。孕婦維生素D缺乏很常見,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較常有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影響鈣質吸收和骨骼生長速度。因此建議純母乳或部分母乳哺餵的媽媽每天幫寶寶補充口服維生素D。如果是母乳哺育的早產兒也會需要更高的鐵攝取量,在一個月大之前就可以依照新生兒科醫師的建議每日補充鐵。

在健兒門診也常遇到母乳哺育的寶寶有黃疸,若超過2週,要特別注意大便顏色是否正常。若滿月後黃疸仍持續不退,記得帶來給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即使母奶對寶寶來說是最好的食物,不過哺育母乳是段充滿挑戰的過程,需要身旁親友和醫護人員的支持。「哺乳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也是全家人的事。」若媽媽感到憂慮、壓力或疲憊都會影響到母乳的分泌,所以媽媽盡可能保持放鬆的心情哺乳,更能創造正循環。如果奶水不足或乳腺炎無法順利哺乳時,可以考慮使用嬰兒配方奶輔助。

「現在親餵很有成就感,是我和寶寶可以獨處的幸福接觸時光。」帶著滿月的寶寶回診的媽媽露出幸福的表情。
         
 
封面故事
傳統牙周病治療及其他輔助治療之綜觀
植牙時機的臨床考量
雷射治療於植體周圍炎之臨床應用
矯正治療後的牙齦萎縮~預防及治療方案
特別報導
「特色醫療」「智慧醫院」「創新研發」「公益榮耀」~長庚四大主題聚焦台灣醫療科技展
心靈點滴
最後的道別~Free To Fly
中醫報導
中醫整復治療產後下背痛
飲食營養
飲食有規劃 健康過新年
兒童醫療
與寶寶的幸福接觸~談母乳哺育與營養
本月主題
全方位牙周病治療
焦點話題
2022長庚運動醫學研討會 頂尖選手分享照護經驗
守護台灣體壇明日之星~長庚連續八年獲頒體育推手獎
眼角膜移植手術新進展~「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