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卷第八期 111年8月1日發刊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從預防到治療
疫情下醫院的中流砥柱~感染管制師 長庚醫院進階培育 掌握疫情先機
◎長庚行政中心品質管理部高專 邱月璧
COVID-19疫情期間,醫院有一群人扮演著吃重角色,他們因應全球感染性疫情的嚴峻與多變,發揮專業能力進行新興傳染病的預防控制、緊急應變與危機處理,以確保院內感染管制品質,並堅守住每位進出醫院的病人、家屬、訪客及所有員工的安全,他們就是疫情下醫院的中流砥柱.感染管制師。

社會大眾對於「感染管制師」比較陌生,但是對於他們針對醫院防疫所制定的措施一定都曾經體驗過,例如進入醫院門口的酒精乾洗手、量測體溫與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確認等,無論是動線安排或消毒設備擺放位置,都是經由感染管制師的實地測試與專業規劃。

之前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公布確診者足跡時,感染管制師們也必須在醫院團隊合作下,迅速調查出是否有員工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立即採取必要的休假隔離處置,避免病毒在醫院裡面悄悄地擴散。

目前長庚體系的感染管制師有近60位,都是通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認可之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嚴謹筆試及口試甄審的護理師,才授予合格證照的專業人才,這是極少數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授與專業學會發出的合格證照。

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廖美南副總執行長,除了是資深護理人員外,目前也擔任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一職,她表示,隨著一波波新興傳染病的威脅,感染管制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感染管制師栽培不易,無法一蹴可幾,且其核心能力亦需與時俱進,因此在2019年11月指示推動感染管制師進階培養計畫,將職務培養採專業與行政雙軌,除深化感管專業能力外,也拓展其行政領導的職階,使感染管制師在防疫時能獨當一面,掌握疫情先機。長庚醫院這項全國首創的制度,在台灣感染管制學會2022年年會論文口頭發表獲得特優(第一名)的殊榮,受到在場評審一致好評。

本院除了強化實證能力及專案運作使感管專業業務更精進外,在行政管理方面,運用Business Intelligerce (BI)與品質管理手法,大幅提升疫情風險評估分析、流病趨勢的掌握,以及感管品質改善的管理能力。

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發後,感染管制師們天天繃緊神經,緊盯疾病管制署最新資訊,並收集與監控最新疫情消息,例如:通報定義、收治標準、個人防護裝備等,內化成為醫院可以執行的標準作業流程。其他還包括:監測住院病人、陪探病者及員工、外包商的體溫及TOCC的健康管理;依照滾動式的COVID-19通報定義如實通報;制定與完備個人防護裝備的標準並舉辦實際穿脫訓練、應變計畫模擬演練以及疫情調查(足跡重疊)處理等。

除此之外,也透過「感染管制智能BI面板」即時掌握發燒病人的分布,及早介入鑑別發燒引起的原因與COVID-19的關聯性,若是排除疫情造成的,則往往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因素,可作為調整治療方向的參考。

我們曾經歷過SARS戰役,深知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近20年來感染管制師們透過醫策會的醫院評鑑與醫院感染管制查核不斷的自我淬鍊,也使得這次在COVID-19的防疫工作雖然艱鉅,但幸有過去每年至少一次的桌上或實務演習,模擬操演無數次,大幅提升感染管制師的能力以因應各項挑戰。

廖美南副總執行長期許,透過建立感染管制師專業能力培育進階制度,滿足人員求知需求,擴展感染管制各專業領域,達到有效用人、育人及留人,才能讓這群對感管專業仍具熱情與使命感的感染管制師持續發光發熱,守住國人的健康。
         
 
封面故事
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的居家照護
兒童新冠病毒的急性腦症及其他重症
新冠後(長新冠)症候群
醫學報導
打了疫苗有不良反應,該怎麼申請補償?
透析醫病共享決策~共創美好的「腎」利人生
心靈點滴
疫情下醫院的中流砥柱~感染管制師 長庚醫院進階培育 掌握疫情先機
中醫報導
慢性咳嗽看中醫
兒童醫療
家有氣喘兒~談氣喘兒日常生活照護
本月主題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從預防到治療
焦點話題
落實人才培育與任期制 長庚醫院三位新院長7/1接棒
長庚醫院贊助獎金 肯定全球女醫師傑出貢獻
乾癬患者罹腸癌風險高,應防腸道症狀
別輕忽寶寶歪頭 當心是先天肌肉性斜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