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十二期 107年12月1日發刊
兒童罕見神經系統疾病介紹
下眼瞼下垂和外翻 重建手術告別悲傷眼神
◎林口長庚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陳宏彰
50歲的魏女士,5年前發生意外,60%的體表面積遭到2∼3度燒傷,在林口長庚燒傷中心經過數次清創與植皮後幸運存活下來。傷口癒合後的疤痕對魏女士的臉部、軀幹與四肢都造成影響,特別是臉部,燒傷後的疤痕攣縮造成雙側下眼瞼退縮、下眼白露出,不僅引發眼睛刺激、乾眼以及反射性溢淚等症狀,也讓旁人覺得她總是帶著悲傷的神情。直到接受外眥整形手術與下眼皮植皮手術後,眼睛不適症狀大幅改善,也揮別了悲傷的眼神,日子過得更開心有自信。
眼周灼傷一般好發在燒傷面積較大的病人(平均33%體表面積燒傷),這類病人大約有10%,因為深度燒傷,傷口攣縮造成早期上下眼瞼閉合不全,需要在3個月內接受手術來幫助眼瞼閉合,另有5%的病人會在晚期因疤痕攣縮,需要接受晚期(>3個月)眼周重建手術來幫助眼瞼閉合。魏女士的問題經過評估後,建議接受外眥整形手術與下眼皮植皮手術。
手術採全身麻醉進行3小時,我們將病人下眼皮的疤痕攣縮釋放後,先進行外眥整形手術,把病人的外眥固定在正確的位置避免下眼瞼再度外翻與退縮,下眼皮缺少的皮膚則從鎖骨上的皮膚移植過來。一般會取臉部的皮膚來移植,這樣和眼周的膚色才會比較接近,不過因為魏女士臉部都是疤痕,沒有完整未受傷的皮膚,所以才使用鎖骨上的皮膚做移植。術後一週魏女士即可出院,恢復情形良好,一週後回診,移植的皮膚100%存活。
魏女士經過這次手術治療後,下眼瞼外翻與退縮得到矯正,下眼瞼回復到正常位置,眼睛不適症狀大幅改善,她開心的說:「手術前眼瞼很難閉合,睡覺會看到光,眼睛常覺得刺激和乾澀,非常不舒服。現在問題幾乎都解決了,日子過得更開心、也揮別了悲傷的眼神,日子過得更開心有自信」。
筆者於2年前遠赴美國巴爾迪摩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進修眼周整形重建,2018年2月返國服務。眼瞼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保護眼球,眼瞼閉合可避免灰塵、微生物等的侵入。反射性眨眼可使淚液均勻分佈於眼球表面,滑潤眼球與角膜。正常下眼瞼應該和眼球表面緊密貼合,位置應該在黑色瞳仁(角膜)下緣或是下緣以上1mm公厘的地方。下眼瞼外翻,是指下眼瞼緣往外翻離眼球的狀態;下眼瞼退縮(俗稱下三白),則是指下眼瞼位置在黑色瞳仁以下,露出眼白。
下眼瞼外翻與退縮較常發生在:下眼袋手術後併發症、外傷後(燒傷、臉部皮膚與眼皮撕裂傷)疤痕攣縮、眼皮周邊腫瘤切除後皮膚組織缺損…等,一旦眼瞼外翻,受風吹、捧水洗臉時,都會刺激眼睛。
常見的重建手術方法為釋放疤痕攣縮,把所有造成下眼瞼外翻或退縮的疤痕切斷,然後視眼瞼外翻與退縮的程度結合眼外眥拉提手術、植皮手術、皮瓣手術、眼皮間隔物置放手術、眼輪匝肌下脂肪拉提與中臉拉皮手術等,讓下眼瞼回到正常位置。
許多下眼瞼外翻與退縮的病人,並不知道可以尋求醫療協助,以為只能忍受眼睛的不適與帶著悲傷的神情繼續過日子。其實當病人有疑似眼瞼外翻與退縮的問題,最好尋求專業整形外科醫師評估,依照每位病人不同的狀況提供最適合的手術治療,以迎向新生。
         
 
封面故事
「格林-巴利」症候群
副腫瘤症候群∼多變偽裝的免疫性腦炎
女大提琴神童du Pre的多發性硬化症
睡美人症候群
根本沒有熊貓症
特別報導
警署長庚開先河 醫警合作護兒少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王院長二三事
飲食營養
冬至吃湯圓4種人 小心食用
健康老化面面觀
老年人常見的自主 神經系統障礙
兒童醫療
低體重新生兒 溫•心 接送情
本月主題
神經免疫療法大進步!
焦點話題
高雄長庚「永慶尖端 癌症醫療中心」開幕
雲林長庚長期深耕公益∼2018年成立「社區健康照護中心」擴大服務範圍
腰椎狹窄(骨刺)併滑脫無釘手術 85歲爺爺術後症狀大幅改善
下眼瞼下垂和外翻 重建手術告別悲傷眼神
桃園長庚無檳醫院的職場關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