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良反應是什麼? 聽聽藥師怎麼說 |
 |
◎基隆長庚藥劑科藥師 蔡雨駒 ◎基隆長庚藥劑科藥師 林麗梅 校閱 |
 |
 |
 |
50歲的林先生因高血壓,長期在本院追蹤治療。因血壓控制得不好,醫師近日新開立了一種降血壓藥-脈優(Amlodipine)。林先生服用後,覺得腿部水腫不適,因此提前回診告知醫師。醫師懷疑是新開立的藥物導致,立即調整藥物,並通報院內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林先生停止服用脈優後,未再發生腿部水腫,血壓也因調整藥品而獲得控制。 什麼是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藥物在人體所造成的一種不適、可能有害的反應。例如上述的林先生服用脈優是為了治療高血壓,血壓可能獲得控制,但卻引起腿部水腫,造成不舒服,這就是藥物不良反應。 當您服用藥物後發生過敏或不舒服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本院已建置完善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藥師接到通報案件後會進行評估,因此您有可能會接獲藥師來電詢問停藥後的身體反應。其目的在避免再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替民眾的藥物安全把關。 必須注意的是,每一種藥物都有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所以大家不需太過緊張而不敢吃藥。您在用藥時應該注意身體的變化,若有變化應告知醫師或其他醫療人員(如:護理師、藥師等)。 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與嚴重度分級 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可分為是因個人體質或基因相關但非預期(Type B,一般稱為過敏),及可預期但與劑量、藥理作用相關(Type A,例如降血壓藥品導致低血壓)。值得一提的是,藥物不良反應不等同於副作用。一般來說,只要是在治療時伴隨不想要的反應,不一定與劑量相關,而且是可以預期的,皆可稱為副作用。部分副作用是身體會慢慢適應的。藥物不良反應有嚴重度之分,有些輕微,只要停用就可以緩解;少數嚴重的不良反應需要住院、延長住院時間,甚至急救等。 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的重要性 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可看成是藥品上市後的安全監視。一個藥品需通過層層的臨床試驗,再經由主管機關核准才能上市,但藥品的臨床試驗人數可能是數百人、數千人,一旦上市後,使用的人會增加至幾十萬、幾百萬人,甚至更多。有些藥品需要長期不間斷地使用,之前臨床試驗沒有發現的安全問題,可能才會慢慢浮現。為了解發生率較低的不良反應、特定族群用藥安全性等作業,上市後藥品不良反應通報,是藥品安全監視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依賴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共同維護用藥安全。 誰可以通報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上市後,當懷疑因藥物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時,醫療機構、藥局、藥商應依規定,在期限內通報全國藥物不良反應系統,民眾亦可直接主動通報。 本院如何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再次發生 當醫療人員發現藥物不良反應時,院內線上通報系統即會啟動。藥師會進行藥物與不良反應的相關性依存疑、可能、極有可能及確定評估並分類。為了不疏漏任何藥物不良反應,相關性只要達到「可能」,就會紀錄於病歷首頁。在您下次就診時,只要醫師開立相同藥品,系統就會主動提醒醫師您曾經對此藥產生不適。另外,在藥單上也會標明,讓藥師在發藥時可重新審查,層層把關您的用藥安全,避免落網之魚。對於相關性為「可能」或嚴重度為「重度」的案例,也會通報至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 本院於民國95年即啟動線上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但重度藥物不良反應有可能導致嚴重傷害,為了避免不慎而再次使用,我們更進一步在106年啟動開方管制的保護機制,並回溯10年間的病歷,統計共有24個達嚴重等級、過敏或特異體質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被列入管制開方名單,透過系統端設定,讓醫師無法開立此藥品,確保同樣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不會再度發生。 溫馨提醒 每一種藥物都有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為了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再度發生,若服藥後有任何的不舒服,請主動告知醫療人員。要記錄並知道自己的過敏藥品名稱,積極參與維護用藥安全。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愛無國界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