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十一期 107年11月1日發刊
麻醉你我他
麻醉你我他
◎林口長庚麻醉部主治醫師 黃樹欽
手術治療為解決部分疾病之必然手段,而麻醉卻是配合手術之醫療行為,畢竟整個麻醉過程順利,才有成功的手術。然而,您對麻醉認知有多少?是不是擔心如果麻醉太深,該醒醒不過來?在半身麻醉的過程會不會傷到神經,造成從此癱瘓站不起來?我術後的傷口很痛,是不是因為麻醉藥劑量不夠?這些常見問題,顯現患者對麻醉有諸多的疑慮。
認識您的麻醉醫師
最近報載醫美診所替身體狀況良好的病人進行腋下除汗手術,局部麻醉後,病人卻出現抽搐,隨即陷入昏迷,這當中是否有醫療疏失?實在很難還原當時混亂危急的情景。為了正視手術麻醉安全,降低悲劇一再發生,衛福部徵詢專家意見,就結構、制度及法令面等檢討,擬加強相關管理辦法(註:醫美特管法今年9月上路),明訂風險較高的手術必須聘請專責的麻醉醫師執行任務。中央主管機構,明令執行相關醫療行為者,必需佩戴執業執照作為辨識之用。病人只要稍加查驗其證照,即可清楚知道您的麻醉醫師是否具有合法身分。
麻醉醫師的工作任務
各種疾病有所謂輕、重、緩、急;是否決定接受開刀治療,視乎疾病病況,專業醫師的建議及個人的抉擇,而麻醉醫師可說是一個成功手術的幕後推手。一個合格的麻醉醫師需具備在手術過程中及早發現問題,及處理突發緊急狀況的能力。在手術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麻醉中血壓及呼吸的生理變化,即時給予適當處置。例如麻醉過程中病人的氧氣濃度是否足夠?選取何種輸液?病人的體溫是否劇烈改變、血糖值的高低變化、腎上腺素分泌是否異常、是否合併有敗血症、各種代謝性及呼吸性酸鹼中毒的處理、是否出現輸血不良反應等,每個環節都必須嚴謹看待,畢竟這攸關病人的生命安危,輕忽不得。
麻醉前評估
在手術前填寫手術及麻醉同意說明書是相當重要的;根據醫療法規定,病人、親屬或法定關係人在簽具同意說明書之前,如有疑問或需進一步了解病情,是有權利詢問醫護人員問題的。醫護人員除了給予書面說明外,也有義務以口頭方式進行詳細解說,讓立同意書人充分了解手術及麻醉過程的風險,以免之後手術不如預期時,衍生出醫療糾紛。病人的自我評估說明書告知過去病史也很重要,坦白告知麻醉醫師您有何種潛在的疾病,如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中風、心臟、肝臟、腎臟等等的病變;是否有藥物過敏(何種藥物?);是否有異常出血現象?凝血機能是否異常?是否長期服用抗過敏藥或類固醇藥物?目前是否已懷孕?是否有抽菸、酗酒的情況;最近一週內有否感冒或身體不適,如胸痛、頭暈、發高燒等。麻醉醫師會依病人的病情本身條件及手術方式,選擇最佳的麻醉方式,請您放心配合。
什麼人不適合施行麻醉?
術前的衛教或照會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情況不適合目前的常規開刀時,麻醉醫師會與外科醫師討論,暫緩此次手術,待病情穩定後再選擇比較好的時機進行開刀。即使是病房準備作業完成或病人已長時間空腹禁食,還是有可能因突發的狀況或某些特殊原因而暫緩開刀,所有的決定都以病人的安全為最高考量原則。取得良好的溝通與說明,才能獲得共識與諒解,同時化解爭議!
確保麻醉安全 術前據實以告
麻醉醫師是手術中暫時的生命照顧者,所以患者於術前的自我評估說明書上務必據實以告,以利麻醉醫師評估、解說,客制一套專屬病人的麻醉方法。
您或您的親友需要開刀動手術嗎?不論是疾病或個人需要,找一個信賴的醫師或具有完善設備的醫療院所,確實諮詢您的麻醉醫師和術前多做了解,就能提供您一份更好的保障。
本期麻醉專刊數篇麻醉衛教文章,都是由學有專精的醫師整理介紹,希望能對您在面對麻醉疑慮時有所幫助。
         
 
封面故事
人工智慧在臨床麻醉的應用與發展
兒童牙科治療的麻醉舒眠處置
達文西機器手臂 輔助心臟手術的麻醉照護
手術後多模式止痛要角∼神經阻斷術
顱顏手術麻醉
醫學報導
2018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與當代癌症治療新浪潮
特別報導
「用愛彌補」∼ 印尼龍目島馬塔蘭義診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病人安全
藥物不良反應是什麼? 聽聽藥師怎麼說
飲食營養
逆轉脂肪肝
愛無國界
多指症幼童來台手術 長庚團隊助新生
本月主題
麻醉你我他
焦點話題
2018永慶盃路跑 與亞運金牌選手共同為健康、公益而跑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成立4週年 成印尼亞運奪牌選手堅強後盾
嬰兒頭型有異 當心罹患「顱縫早閉症」
就醫新里程 長庚與諾華合作 發表「長庚醫院醫病共享決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