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機器手臂 輔助心臟手術的麻醉照護 |
 |
◎林口長庚心臟血管麻醉科主治醫師 鄧雲慧 |
 |
 |
 |
 |
 |
達文西手術系統是一種微創手術系統,近10年來,達文西手術系統已被全球許多國家廣泛使用,治療項目已用在頭頸部、心、肺、肝膽胰、腸胃道、腎臟、泌尿、婦科等疾病。達文西手術其實就是內視鏡手術的功能升階版,結合電腦操控式的機械手臂與3D高解析度影像系統,可提供外科醫師清晰的視野,手術時可減少生理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傷口小、流血少、術後的疼痛感及感染的風險亦較小,使病人可以盡早恢復日常生活。對於心臟手術的應用,目前大多是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和部分僧帽瓣手術。國際醫界認為,心臟功能不佳、慢性肺病、腦中風病人及過度肥胖者,較不適合此手術,術前仍須依照病人個人狀況,就風險和效益做仔細的評估。 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的麻醉和傳統手術相比,會有許多不同的技術和照護重點,這些和病人的手術安全、麻醉品質都息息相關。以下是針對麻醉部分做簡單的介紹。 一、手術下刀前的麻醉照護 先了解病人麻醉相關的重要病史、用藥、過敏史、實驗室報告以及心臟病的檢查報告、心臟超音波或是心導管報告,還要做麻醉前的身體檢查與評估,包括:身高、體重、呼吸道插管評估。 麻醉中的監測項目和一般心臟手術相同,心電圖、血氧偵測計、血壓、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中央靜脈壓和體溫等,但是所有的管線都要有足夠的長度並且維持病人皮膚完整性,避免壓瘡,懷疑可能會產生壓瘡的管線,可用棉捲或布單與病人區隔。 達文西機器手臂,因為在手術台上需要的操作空間較大,所以病人的擺位很重要,包括氣管內管、所有的監視器、輸液和皮膚保護等,都要在手術開始前調整好,以利手術過程中監測病人的狀況,因為一旦機器手臂移到手術台上開始操作,麻醉人員就很難再接觸到病人身體。 二、手術中的麻醉照護 手術進行當中,機器手臂與病人就定位後,不可以再調整移動病人或手術床,否則會引起病人組織或血管的損傷,因此,術中應給予足夠的麻醉深度和肌肉鬆弛劑,避免病人有任何的肌肉動作。 當全身麻醉之後,需要插雙管的氣管內管,而且單肺塌陷的效果必須要很好,尤其此種手術,病人身體擺位會略微傾斜,而且手術時間需要數小時,氣管內管的置放,必須全程維持在最適當的位置。 為了手術視野清楚,必須在胸腔內打入二氧化碳氣體,增加呼吸道的阻力,但可能造成肺部換氣不足而產生酸血症和血氧濃度下降,所以術中呼吸道壓力與血氧濃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要依病人的情況調整呼吸器。在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除了血氧濃度下降之外,血壓不穩定或心率不整的狀況,亦可能發生,所以,密切監測病人的生命徵象,並給予適當的升壓劑和輸液量是非常重要的。 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是傳統心臟手術的標準配備,可全程監測心臟周邊的情形,尤其在僧帽瓣的手術更重要,包括下刀前評估瓣膜的病理型態、手術中評估心臟功能和修補的狀況。達文西手術,比傳統心臟手術更需要經食道心臟超音波的協助,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還需要用經食道心臟超音波協助心肺體外循環機管路在上腔靜脈、下腔靜脈的置放,並評估是否到達適當的位置。 手術完成之後,和傳統心臟手術相同,在未催醒的狀況下,帶著氣管內管送去加護病房,做後續的觀察治療和止痛。 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是近幾年手術技術的變革,它傷口小、恢復快的特性,也是未來手術發展的趨勢。但新的手術也可能發生新的挑戰和風險,因此,麻醉照護也要不斷地進步,才能確保病人的手術安全。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愛無國界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