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阿嬤失智了∼ |
 |
◎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個案管理師 邱盈綺 |
 |
 |
 |
從事護理工作十多餘年,照顧過無數大大小小、老老少少,輕症到重症的病人,總是秉持對病人的無私關懷,來發揮自己專業的護理熱忱。然而路途中也常會遇到不為人知的辛苦與難題,慶幸每回身邊都有偉大的醫護團隊護持,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順利過關。直到一位患有失智症的阿嬤出現,讓我在護理生涯中面臨到最大的挑戰。 3年前,阿嬤是一位記性超好、笑容滿面,時常戴著老花眼鏡坐在老古董縫紉機前,修修補補的慈祥老人。如今卻因為罹患了目前仍無藥可治癒的失智症,性情大轉變,半夜會翻箱倒櫃找衣服、懷疑有人偷她的錢、坐不住的不停要去廁所、每天打包行李、不斷的吵著要回家。 這一位阿嬤是我的病人,同時也是我的親祖母。 某一天,我去探視阿嬤時發現她老人家一整個早上都在睡覺,睡眠時間過長完全都沒有起床活動,而身為失智症個案管理護理師的我,便一連串的提供了如何引導失智長輩,白天需要安排各種活動及日曬照光的衛教資訊給家人。只是這樣自信滿滿的完善照護,卻引發了主要照顧者母親的斥責:「妳以為像妳嘴上這樣講的那麼簡單,又不是你在照顧,阿嬤已經吵鬧了好幾個晚上了,她年紀這麼大,個性又這麼固執,妳還要她做什麼活動!?」。原來,阿嬤半夜忙著翻箱倒櫃找衣服的行為,導致早上精神倦怠,每天睡到連吃飯時間到了也不願意起床。日夜顛倒的作息,加上每天持續不斷上演的精神行為症狀,讓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母親,身心俱疲、困擾萬分。 母親的否決,讓我猶如挨一記重拳,瞬間那顆富有專業熱忱的心碎落一地。一邊是身為護理人員想要提供專業照護的角色;另一邊是身為家屬想要孝敬長輩不忍忤逆父母的角色,我努力在兩者間取得平衡,內心不斷的煎熬。 我決定撥出每週休假日的上午,親自引導阿嬤居家做活動。剛開始遭遇到阿嬤的謾罵與拒絕。慢慢的,我運用老人家疼愛曾孫子的誘因,順利讓阿嬤下床,讓孩子們撒嬌的牽著她的手來來回回的走了好幾圈,老人家的筋骨也跟著活絡了起來。另外,我也陪伴她老人家翻開過往的舊相簿,看著一張張泛黃的舊相片,勾起了阿嬤許多年輕時候的記憶與老故事。阿嬤滔滔不絕的講述著,愉快的心情早已忘卻每天例行的打包行李。適逢端午節佳節,母親依循著每年包粽子的傳統,忙碌的在廚房準備著食材,也嘗試交辦阿嬤一些簡單的工作。母親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與我分享:「阿嬤已經幫忙修剪了一個早上的粽葉,完全不喊累也都完全沒有吵著要去廁所」、「昨天早上我也把收下來的衣服,讓她一件件摺好。」、「早上給她有點事情做,晚上比較不會吵人。」一旁的阿嬤手裡拿著修剪特別整齊的粽葉,驕傲又開心的看著我,我眼眶的淚水竟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 在醫院投入失智症照護工作多年,我總是站在指導者的角度,單方面的提供照顧家屬疾病的認知及各種照顧技巧,卻往往忽略了傾聽主要照顧者的困擾與心聲。他們經常背負著無形又巨大的精神壓力。長期的無助與孤獨,使他們陷入沉重的憂鬱情緒。在親身照顧阿嬤後,當再度遇到為失智患者苦惱的家屬時,我願意花更多時間傾聽他們的滿腹苦水、抒發他們照顧上的壓力,得到了家屬們極大的認同與信賴。期許自己在未來的護理工作上更加精進。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愛無國界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