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動動小嘴,跟我一起這樣做∼幼兒口腔動作遲緩與活動介紹 |
 |
◎林口長庚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葉桓安 |
 |
 |
一位媽媽帶著3歲半的小孩前來,媽媽說:「孩子說話好像有問題,他什麼都聽得懂,但就是說不清楚,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經過語言評估後發現: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皆為正常,進一步詢問孩子平常進食的情況得知:「餵他吃飯,常常會吐出來,只願意吃軟質食物」;「目前還在吃奶嘴」。媽媽很擔心地問我,我的孩子是不是所謂的「臭乳呆」呢? 一般而言,兒童的吸吮、吞嚥、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依賴舌頭、嘴唇等整體的口腔動作協調,而口腔動作發展的關鍵期為0∼2歲,並在2∼4歲逐步達到精熟,發展出與成人相當的口腔動作技巧。0∼3歲的嬰幼兒,口腔動作的發展歷程是循序漸進的,而口腔動作發展與餵食和發音有很密切的關係。孩子有了這些口腔動作的基礎,才能發展清晰的構音和成熟的語言。那麼許多家長可能會充滿疑問,孩子的口腔動作怎樣才算是異常呢? 透過以下表格可以讓家長清楚的了解,當您的孩子出現下述的情況時,可能就要考慮到孩子是否有口腔功能發展遲緩情況,甚至需要進一步接受評估和治療。(表一) 對兒童口腔動作發展遲緩的症狀有初步的概念後,家中若有口腔動作發展遲緩的孩子,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玩具、進食或示範的方式,鼓勵孩子跟著家長一起進行口腔運動,促進孩子口腔動作的靈活度、口腔感覺、咀嚼能力等。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做口腔運動吧!以下提供幾種口腔動作活動範例和說明。(表二) 口腔動作的靈活度在兒童進食、說話行為上扮演關鍵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累積豐富的口腔動作經驗,有其必要。藉由照顧者在家中執行簡易的活動和遊戲,提升孩子的口腔動作靈活度,不會因反覆訓練而感到乏味或逃避,進而透過遊戲建立孩子未來說話、語言和溝通發展的基礎。 |
|
|
 |
封面故事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愛無國界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