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五期 113年5月1日發刊
兒童餵食困難
認識學齡前兒童扁平足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研究助理 王淑眉◎林口長庚兒童骨科主治醫師 張嘉獻 校閱
「唉喲!怎麼又跌倒了?」、
「怎麼走沒幾步就腳酸?」

彈性扁平足(俗稱鴨母蹄)是指腳底內側沒有明顯的足弓,有些幼童站立時,腳跟向外斜,腳底應呈現拱形的足弓太低或是完全平坦,就會被懷疑是有彈性扁平足。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腳底的韌帶逐漸收緊,脂肪逐漸減少,足弓其實就會逐漸明顯。
臨床上認為彈性扁平足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腳的型態,大部分有彈性扁平足並不一定有症狀產生,但是,兒童扁平足還是有一定比率可能會發生以下狀況:
一、運動後或長時間站立行走後,造成腳跟、足弓、腳踝疼痛。
二、不穩定的足踝可能影響平衡,讓兒童容易跌倒,所以兒童會不喜歡參與跑步或跳躍的活動。
過去學齡前兒童的調查發現,扁平足兒童約佔一半,而幼兒扁平足的發生,主要是:(1)家族遺傳;(2)年齡:年齡小的小孩常有扁平足;(3)性別:男生比女生機率高1.7倍;(4)肥胖:扁平足的兒童BMI較高。平衡能力差的兒童扁平足較多,是平衡能力好的兒童的2.4倍。總括來說,平衡能力不好與扁平足有很強的關聯性,比性別、肥胖等因素更重要。
如何檢測扁平足
在臨床上常使用足印測量,不僅可在短時間內知道結果,耗費的成本低,而且是非侵入性檢查。足印分析的信賴度也已經得到研究上的驗證,足印指數於學齡前兒童扁平足預測準確度高達90%,其檢測效用更是等同於X光檢查,因此很適合在臨床上做為篩檢兒童扁平足的工具。
扁平足注意事項
家族基因遺傳及性別是不能改變的,至於年齡因素也不能急,就等幼童長大吧!父母親與其擔心小孩長大還是扁平足,不如從平衡能力多多下工夫。長期隨訪研究中發現,原本是扁平足,後來發展成非扁平足的兒童,與隨訪期間體重的變化無關,但與平衡能力的進步量,有顯著的關聯性,意即兒童的平衡能力若能夠有所精進,腳的肌肉群控制得當,足弓也許就能自然成熟發育。
在現代少子化的社會,家長難免寶貝兒童,在兒童年齡尚小的時候,過多的保護反而減少環境對足部的刺激,減少刺激當然減緩學習及發展,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學齡前兒童足弓發育的延遲。
因此,適度讓兒童赤腳接觸不同地形,增加腳的刺激,在安全的環境赤足運動,讓腳的肌肉多做點事,肌肉才會學會幫忙將足踝關節穩定起來,這樣做比完全包覆足部,幫忙足部吸震的做法,更符合學習理論。
需要穿矯正鞋嗎?
穿矯正鞋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在內側足底加一個內襯墊用來支撐足弓,另一個目的是防止足踝的外翻;穿矯正鞋主要是為了症狀治療,像是長短腳、足弓錯位經由手術治療後,避免復發的長期保護措施;但在促進足弓發育上目前並沒有實證支持矯正鞋的效益,且矯正鞋的費用並不親民。因此,家長若發現學齡前兒童有扁平足,除非有症狀,經由專業醫療人員診斷評估,並認為有其必要性再考慮,否則並不需要多花一筆冤枉錢喔。
學齡前兒童扁平足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種身體結構及運動發展現象,我們應當給予寬待的時間以及適當的刺激(運動、赤腳刺激),對待學齡前兒童扁平足,正確的認知與了解扁平足好發的特點是有其必要性的,學齡前2∼8歲為兒童足弓發育階段,若排除骨骼結構造成的病因或是神經疾病造成的扁平足後,仍未看到足弓的出現,或常常莫名喊腳痛,建議家長帶兒童就診。
         
 
封面故事
嗜伊紅性食道炎∼被忽略的兒童腸胃道疾病
小孩也會火燒心?談兒童胃食道逆流
我好胖,我不敢吃飯∼認識神經性厭食症
家長如何面對兒童餵食困難
醫學報導
晶片檢測急性腎損傷,迅速提供臨床診斷
腎源性益生菌 Lm 在改善腎功能的研究新知
中醫報導
降膽固醇吃紅麴∼你吃對了嗎?
兒童醫療
認識兒童性早熟
本月主題
兒童餵食困難∼孩子好好吃飯也是一門學問
焦點話題
長庚質子治療大型肝癌突破
台灣跨性別手術的最新進展∼3D 內視鏡取腸併隱痕女陰成型術
台北長庚為 102 歲血液透析治療人瑞慶生
長庚達文西在中台灣、精準微創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