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的第二雙眼睛∼超音波導引血管穿刺技術 |
 |
◎林口長庚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魏文澄◎林口長庚血管外科團隊 校閱 |
 |
 |
隨著時代及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微創手術也跟著越來越進步,例如:微創胸主動脈支架,腹主動脈支架手術,微創靜脈曲張手術,心導管手術,甚至在洗腎導管置入手術。另外在住院病人身上用於監測血壓的動脈導管,和用於給予營養或藥物的中心靜脈導管,這些手術或管路的共同特色就是必須將導管準確地放進特別的血管中。 從前放置這些導管大多是憑藉著醫師觸診及經驗的累積,找尋出病人的血管位置,並將導管正確地放進血管中。然而,治療病人和修理機器最大的差異在於每位病人高矮胖瘦不同、血管大小位置不同、對疼痛忍受度或疾病的嚴重度不同,在那麼多的因素影響下,少部分病人也許就免不了要經歷二次扎針,或多次扎針的痛苦及危險。 一般情況下,經驗豐富的醫師在幫病人置放導管時,絕大部分是可以輕鬆完成,但沒有人可以事先知道那位病人會不會就是極少數血管位置不同或變異的個案(圖一)。超音波導引血管穿刺技術,就如同飛機上儀表板內高科技的儀器,輔助機師在什麼都看不到的黑夜中安全飛行。所以在高科技儀器「超音波」的輔助下,醫師可輕易地確認正確的血管位置(圖二),降低因二次扎針所帶來可能的血管併發症發生,同時也能大大減少病人在接受放置導管的不適感,增加病人治療的安全性及舒適性,更符合長庚醫院多年來致力推動病人安全為首要目標之目的。 |
|
|
 |
封面故事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愛無國界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
焦點話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