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八期 107年8月1日發刊
「語」你「童」行∼認識兒童語言治療
如何讓你家寶貝 吃得安全又健康
◎林口長庚復健科語言治療組長 陳美慧
佛大學一項人腦發育研究指出,嬰幼兒進行自主的外部探索越頻繁,大腦各區域間的協調能力則越強。訓練孩子完成手抓握食物、送入口腔、咀嚼、吸吮、吞嚥這一系列過程,可以增進孩子的協調能力,為學習發聲和說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寶貝如何發展進食的能力
嬰幼兒剛出生時多是張嘴,舌頭外吐,喝奶常邊喝邊從嘴角流出,到6個月大左右喝奶時才不會再從嘴角流出,也會開始吃泥狀副食品,並可以從湯匙抿下食物。1歲時寶貝就應該可以閉緊雙唇,吃東西不再常常從嘴巴掉出來,更可以拿杯子喝水,也能咀嚼餅乾。2歲時應該可以自己坐在椅子上,用湯匙或手抓吃東西,也可以含吸管飲料,此時進食及口腔動作發展完成,舌頭能靈活協調地舔上下牙齦、齒溝及臉頰之間的食物。
寶貝在甚麼狀況下出現吞嚥障礙
嬰幼兒不會自己表達有吞嚥障礙,因此家長要留意以下可能是吞嚥障礙的徵兆。(表一)
如何增進寶貝的吸吮動作
照顧者先用手指輕點孩子嘴唇,再用手指沾他喜歡的食物,放進孩子口腔,輕壓舌頭,並向下向上動,誘使孩子做出吸吮動作。也可選擇適當的奶嘴及奶瓶;照顧者剛開始餵食牛奶,要選擇軟質或孔徑較大的奶嘴。
如何開始進行寶貝的餵食訓練
用餐時需有固定時間及固定的環境,早產兒或小嬰兒一天約需餵食7∼8次,大嬰兒一天為6次。也可讓孩子先聞食物或探索食物,以改善嘔吐反射過強或口腔敏感的問題。
如何讓家中寶貝開始使用湯匙
先準備淺而扁的湯匙,對於舌頭較大或容易舌頭外吐的嬰兒,餵食時將湯匙輕輕下壓舌頭,抑制舌頭外吐,並讓食物輕觸上唇誘發抿唇閉唇動作。
如何讓寶貝發展咀嚼動作
可先買較容易咬的餅乾,如小饅頭、乳牙餅乾,放進1∼2歲孩子的側邊臼齒處,並環狀按摩孩子的顳顎關節處,誘發孩子的咀嚼動作。訓練咀嚼時,需先以容易咬斷的食物開始,再逐漸改變食物質地。
如何引導寶貝開始自己進食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指引:可從玩勺子開始,慢慢過渡到用勺子進食。所以大約在8∼9個月的時候,爸媽就可以在用餐的過程中給他一個小勺子,先讓他握在手中玩耍。當孩子知道如何正確拿勺子之後,再試著讓他用勺子自己吃東西,過程中要全程留意注意安全。
以下是引導孩子開始自己進食的原則方法:
一、規律的用餐時間:用餐時間並無特定標準,只要定時規律即可。規律的用餐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作息。
二、營造輕鬆愉快的環境:製造輕鬆吃飯的愉快氣氛,避免會讓孩子分心的事物。孩子開始自行進食時難免會吃得慢,弄得髒亂,家長切勿焦慮,不要催不要急。
三、準備合宜且安全的桌椅:讓孩子坐在合適的兒童餐椅上,尤其是肢體有障礙的孩子更需要有合適的擺位椅,一定要有很好的肩頸及腰部的支持讓孩子坐直,避免孩子因為自己吃飯而出現不恰當的肌肉張力。
四、準備適當的進食器皿:選擇適合孩子的進食器,準備孩子專用的勺子、碗和杯子。碗、湯匙或杯子的選擇,都必須考量孩子手部功能及動作能力,給予方便維持的湯匙及穩定的碗是孩子自己吃的重要因素。(圖一、圖二)
五、準備適合的食物:食物必須選擇讓孩子好進食又安全的質地。要依孩子的口腔動作發展能力,循序漸進改變食物質地,須依孩子的發展給予以半固體或固體食物,讓孩子有機會練習口腔肌肉的協調及力量。
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但孩子不只能透過吃來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在用餐的過程學習獨立自主。爸媽在訓練孩子的過程一定要堅持及有耐心,孩子才能吃得安全又健康。
         
 
封面故事
如何讓你家寶貝 吃得安全又健康
寶貝說話臭乳呆 原來是構音異常
寶貝 你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寶貝,動動小嘴,跟我一起這樣做∼幼兒口腔動作遲緩與活動介紹
聰明培養孩子的 語言理解力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當我的阿嬤失智了∼
中醫報導
中醫如何治療惱人的頭痛
病人安全
醫師的第二雙眼睛∼超音波導引血管穿刺技術
愛無國界
汗流浹背飄異味好尷尬 微波除汗助患者擁抱夏天
兒童醫療
認識學齡前兒童扁平足
本月主題
語言治療師∼與你同行的醫療好夥伴
焦點話題
2018年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
鼻水?腦脊髓液?分不清 小心腦部感染
國人過敏性休克 近8成是藥物過敏引起
林口長庚醫院與桃園市政府攜手 用愛守護山地鄉健康
長庚科大師生與社區長者 「做伙來七逃」
長庚醫療體系榮譽事蹟彙編 107年度上半年(1∼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