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第八期 107年8月1日發刊
「語」你「童」行∼認識兒童語言治療
聰明培養孩子的 語言理解力
◎林口長庚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張曉卿
倫倫(化名)害羞的坐在媽媽旁邊,媽媽主訴孩子只會講爸爸、媽媽、阿嬤、要吃、多多,都是些簡單的辭彙,湊不成句子。老師進行評估測驗,用五張畫有蘋果、雨傘、手錶、香蕉、手套的圖片。老師指著其中一張圖片問:「倫倫,請你告訴我,這是什麼?」倫倫不加思索的回答:「蘋果」。老師依序指著圖片,請他回答,他安靜地不說話。老師換了另一個問句:「倫倫請你告訴我,哪一張是雨傘?」倫倫則隨意指著手套,媽媽急忙地大聲說:「雨傘!雨傘!下雨天帶的雨傘啊!昨天下雨我才跟你說的。」

為什麼孩子會答非所問?
孩子可能尚未理解問句的意思,問句裡面有孩子不了解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地點等,例如:媽媽問:「他穿甚麼顏色的衣服?」孩子回答:「對,他有穿衣服和褲子」。這或許是孩子對語意理解不足,詞彙庫建立不夠,此時,我們可以主動且重複說一個字詞。如果孩子夠熟悉,他就會自己說出來。家長可以將說話速度放慢,並將要表達的人、事、物,透過肢體語言同步表演出來,多一點動詞和名詞,此階段不一定要求孩子說,可以多輸入,建立孩子的詞彙庫。
當孩子不知道「問句」是什麼或不知道「如何說」,家長要如何做?
策略一:家長可以先示範問句和答句,讓孩子仿說,慢慢建立一問一答的概念。
家長(自問自答):「你用什麼喝水?我用杯子喝水。」(示範問句和答句)
家長問:「你用什麼喝水?」
孩子回答:「我用杯子喝水」(自發或仿說)
策略二:家長可以利用繪本提問,裡面要有重複的句型,讓孩子重複練習聽及說出句型。
家長問:「毛毛蟲肚子餓,星期一吃什麼?」
孩子回答:「毛毛蟲肚子餓,星期一吃蘋果。」
策略三:家長可以在一句話裡詢問細節,確定孩子理解相關問題。
家長先說:「媽媽不買香蕉,媽媽要買蘋果。」
家長再問:「媽媽要買什麼東西?」「媽媽不買什麼?」「媽媽要買的是玩的東西還是吃的?」
當大人說出問句,孩子可能沒有注意聽或只聽進部分尚未聽到全部問句。
家長:「吃完餅乾,要用牙刷上下左右刷10下。」
孩子:「我有。」
家長:「你有什麼?」
孩子:「我有吃餅乾。」
家長:「我問的不是吃餅乾的問題,是你要如何刷牙?」
孩子:「我用牙刷刷牙。」
當句子太長,孩子記不住問句,常常記了前面,忘了後面,這時我們可以先建立小小成功經驗,並鼓勵孩子說:「你做得很好」,如果做錯了,不要太快給予提示,放慢速度再說一遍,請孩子再試一次。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獨立完成,完成挑戰,請家長讓孩子多試幾次。
大人所提的問題有前因後果,孩子推理能力不足時,可以如何做?
家長可以陪同小孩看繪本,讓孩子聯想相關的主題,以書名為「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為例,依照繪本中的圖片進行3∼5個提問。例如:
1. 簡單提問:這是哪裡?他在做什麼?他在哪裡等公車?
2. 預測及想像的提問:他在等5號公車,那6號公車來他要上車嗎?你覺得為什麼他要看手錶?
3. 邏輯推理的提問:你覺得麥基先生和公車誰先到?如果麥基先生比公車晚到,他會如何做?你記得他怎麼到公車站牌的嗎?

家長可以仔細聆聽,根據孩子的回應了解孩子懂或不懂,也要求孩子認真聽別人說話,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放慢步調,緩和談話態度,包容孩子的會與不會,共同陪伴孩子慢慢成長,就能一起找到孩子能發揮的天賦。
         
 
封面故事
如何讓你家寶貝 吃得安全又健康
寶貝說話臭乳呆 原來是構音異常
寶貝 你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寶貝,動動小嘴,跟我一起這樣做∼幼兒口腔動作遲緩與活動介紹
聰明培養孩子的 語言理解力
社服園地
活動花絮
心靈點滴
當我的阿嬤失智了∼
中醫報導
中醫如何治療惱人的頭痛
病人安全
醫師的第二雙眼睛∼超音波導引血管穿刺技術
愛無國界
汗流浹背飄異味好尷尬 微波除汗助患者擁抱夏天
兒童醫療
認識學齡前兒童扁平足
本月主題
語言治療師∼與你同行的醫療好夥伴
焦點話題
2018年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
鼻水?腦脊髓液?分不清 小心腦部感染
國人過敏性休克 近8成是藥物過敏引起
林口長庚醫院與桃園市政府攜手 用愛守護山地鄉健康
長庚科大師生與社區長者 「做伙來七逃」
長庚醫療體系榮譽事蹟彙編 107年度上半年(1∼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