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第十二期 106年12月1日發刊
口服抗凝血劑專刊
不怕疼痛的勇士∼永不放棄的信念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陳建宏
  2017台北世大運已精彩的落幕,我國代表隊也獲得90面獎牌的好成績。除了奪牌的選手之外,其他選手在運動場上奮戰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讚許。
投入!相信!身高不是問題
  2015年光州世大運,中華男籃代表隊以7戰失利下,屈居第22名。其中有5名球員再戰2017世大運,要將過去失敗的討回來。綜觀各國多名選手身高突破200公分,使得我國選手在每個對位上皆有不小的壓力。在每場比賽前,教練團必定會分析對手的身材、打法及攻守數據,總教練Charlie Parker指導球員們注意事項及給球員們打氣。上場前大家一起喊「投入!相信!」讓我感到熱血沸騰,球員們準備了2年,就是希望在自己的主場給球迷們最好的表現。
人在場上難免受傷─隊醫負責急性救援
  面對身高優勢的對手,扎實的卡位及快速移動攻擊成為得分的關鍵。首戰面對人高馬大的拉脫維亞雖然不幸敗北,在第二戰面對匈牙利,球員們以火熱的手感加上認真的拼搶籃板,讓中華隊獲得首場的勝利。然而球員奕晉在第二節受傷,運動防護員柏凱與我即刻衝到場上檢視球員的狀況,最後球員被我們扛下場並馬上做急性處理。
  世大運籃球為系列賽,休息的時間又短暫,需要球員能夠快速復原,對於選手的受傷,身為隊醫的我十分的擔心。在回到團本部的防護室後,幫助選手做檢查及治療。還好在休息了一天後,作為禁區主力的奕晉回到場上繼續為信念而戰。
不怕疼痛的勇士─永不放棄的信念
  說到世大運的男子籃球,絕對不可不提的就是「台灣籃壇新希望」控球後衛陳盈駿。在每場比賽前的沉著眼神,彷彿等待在球場上大放異彩。只要盈駿拿到球,場邊觀眾就會大喊MVP(最有價值球員)。對南韓之戰,突破對手的身高優勢,穩健的罰球及巧妙的助攻,讓球迷在小巨蛋過了感動的一晚。即使在對加拿大之戰,因為地板濕滑跌倒受傷,也不能澆熄其求勝的意志。
  而在系列賽中,世大運男籃隊長李愷諺也是帶傷上陣。在陳盈駿受傷之後挺身而出,以全能表現帶領球隊獲得勝利。在替愷諺治療時,他說:「醫師我不怕痛,只要能趕快好。」讓人由衷地佩服這群勇士。
運動員需要支援─醫療團隊負責運動員照護
  除了老年人肌肉骨骼疼痛,小朋友需要早期療育外,運動員也需要復健科團隊幫助。長庚醫療體系復健科對於運動員的協助,早期由周適偉醫師啟蒙,現在由林瀛洲醫師擔負起國家代表隊隊醫的重任,而各醫師也盡自己的努力來協助運動員。例如賽會期間本科陳柏旭主任也用其精湛的技術,讓選手有最好的照顧,讓球員在比賽場上能夠盡力一戰。
  復健科以肌肉骨骼軟組織的專長,配上超音波來精準地找到病因,如肌肉緊繃、拉傷、血腫、關節積液或是肌腱韌帶破損斷裂等,再對受傷處執行抽吸、增生療法(Prolotherapy)、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Platelet-rich plasma,PRP)、淨針療法(dry needling),配合上復健訓練,對受傷部位附近的肌肉群做有效的增強。有了醫療團隊合作,才能讓受傷的選手加速復原,並且做好訓練以預防可能的傷害。
  感謝各位球員的努力,讓我們在自己的主場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天。也希望熱愛運動的人,繼續作為運動員榮耀背後的支持,一起為運動員加油!
         
 
封面故事
可能被忽略的口服抗凝血劑之風險
腦中風之次級預防
心房顫動概述、栓塞和出血風險之評估與治療對策
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與血栓預防
口服抗凝血劑使用問答集
新聞紀要
預防中風藥物應避免交互作用
樂來月圓渡中秋∼嘉義長庚勇士合唱團演出紀實
基隆情人湖「感恩三時繫念超薦法會」活動後記
醫學報導
活動義齒清潔的重要性及方式
特別報導
不怕疼痛的勇士∼永不放棄的信念
參與世大運∼2017有個不一樣的夏天
護理真善美徵文比賽第一名∼高齡路上我陪你
大學專欄
腦中風上肢動作復健的創新療法
病人安全
運用「智能化點滴拋轉系統」提升化學治療給藥安全
愛無國界
心肌橋恐致猝死∼長庚助病人重獲新生
兒童醫療
學習接納妥瑞症
人物側寫
沉默的舵手—程文俊主委
本月主題
口服抗凝血劑∼50年發展的里程碑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