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第十二期 106年12月1日發刊
口服抗凝血劑專刊
學習接納妥瑞症
◎林口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謝孟穎
  前陣子藝人唐從聖搭乘高鐵時,同車廂中有一位乘客高分貝飆國罵,後來知道對方是妥瑞症患者,唐從聖在臉書上po文表示:「這輩子從來沒有讓人家對我飆髒話,心裡還感覺這麼舒服、這麼溫暖的。」他透過自己的粉絲專頁,讓大家更認識這個症狀,也想讓更多患者有勇氣,能夠親近大眾遠離霸凌。
  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源於兒童期的慢性神經發展障礙,好發在學齡期前後的兒童。臨床症狀以「tic」為主要表現,指的是不自主、突然、快速、反覆、無韻律的動作或聲語,如不自主地眨眼、清喉嚨等。可分成動作型及聲語型,又依動作或聲音的組成分成簡單型tic及複雜型tic兩種。臨床上妥瑞症病人亦常合併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強迫症及其它精神共病症。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清楚,可能與皮質-紋狀體-視丘-皮質迴路的抑制功能失調有關。
  美國精神醫學會2012年發行的第五版診斷和統計手冊中,診斷妥瑞症有下列四個條件:(1)多樣動作型tic和至少一樣聲語型tic已有一段時間,但不必要同時並存。
(2)Tic頻率好好壞壞,但從第一樣tic出現已持續了一年以上。
(3)症狀開始在18歲以前。
(4)此情形非肇因於一物質(如古柯鹼)的生理效應或其他醫學狀況(如亨丁頓病、病毒後腦炎)。如果(1)條件不足,只有動作型或只有聲語型tic,只能診斷為持續/慢性動作型或聲語型抽動異常。
  如果(2)條件不足,tic只出現不到一年,只能診斷為暫定抽動異常。(3)、(4)的診斷條件則是必要的條件。
  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症狀輕微,日常生活與一般人無異,毋需投以特殊眼光,也多不需要藥物治療,可以藉由非藥物的方式,目的在於減輕焦慮,建立自信心,加強人際關係,如透過運動、飲食調整、支持心理治療、行為諮商、認知正向行為治療及反向習慣訓練等。若症狀較嚴重,則可使用如多巴胺阻抗劑類的藥物治療,但目前並沒有那一種單一藥物能將妥瑞症的症狀完全消除,治療上也必須將藥物的副作用,如嗜睡、疲倦、體重增加等一併列入考慮。
  妥瑞症的自然演變和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大部分的人其tics的症狀在青年早期會減少或自動消失,約30%的人症狀會持續一直到成人,多數的人隨著年齡增長,會懂得掩飾或修飾自己的症狀。若妥瑞症孩童有正向的自我評價,家人、師長及朋友理性支持,能了解並接受tics,這些同理心和溫暖的包容,才是最重要的。
         
 
封面故事
可能被忽略的口服抗凝血劑之風險
腦中風之次級預防
心房顫動概述、栓塞和出血風險之評估與治療對策
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與血栓預防
口服抗凝血劑使用問答集
新聞紀要
預防中風藥物應避免交互作用
樂來月圓渡中秋∼嘉義長庚勇士合唱團演出紀實
基隆情人湖「感恩三時繫念超薦法會」活動後記
醫學報導
活動義齒清潔的重要性及方式
特別報導
不怕疼痛的勇士∼永不放棄的信念
參與世大運∼2017有個不一樣的夏天
護理真善美徵文比賽第一名∼高齡路上我陪你
大學專欄
腦中風上肢動作復健的創新療法
病人安全
運用「智能化點滴拋轉系統」提升化學治療給藥安全
愛無國界
心肌橋恐致猝死∼長庚助病人重獲新生
兒童醫療
學習接納妥瑞症
人物側寫
沉默的舵手—程文俊主委
本月主題
口服抗凝血劑∼50年發展的里程碑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