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動負荷理論訓練(BMLT)運用於復健治療的功效 |
 |
◎長庚醫療體系運動醫學團隊副總召集人 周文毅醫師 |
 |
 |
 |
華爾街日報上斗大的標題「鈴木一朗的秘密健身室」,當鈴木一朗在美國職棒紐約洋基隊打球時,將這套設備帶到洋基球場內;現在轉到佛羅里達馬林魚隊,他仍然帶著這套設備持續幫助他維持狀況。還有日本職棒最高齡退休投手山本昌廣(2014年9月5日以49歲獲得最高齡勝投選手),最多救援紀錄保持人岩仁紀,日本職業高爾夫球常青樹青木功也都是此一訓練設備的愛用者,一直到最近日本旅美強投達比修有在2016年12月13日也在個人Instagram上公開發表,都指向此一訓練模式可以有效的協助他們調整狀況。 這個由來自日本鳥取,現為高崎健康福祉大學教授,早稻田大學出身的小山裕史博士(圖一),發展出的初動負荷理論訓練(Beginning Movement Load Theory/Training,?BMLT)與設備,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將造成動作初期負荷的高度緊繃感,用某種方法達到舒緩,為防止互為拮抗的肌肉以及其他進行拮抗作用的肌肉同時收縮,依序產生放鬆,伸展而後收縮的一系列運動。」在正常重力環境中,人體是處在有壓力情境,因此肢體部分的反射功能其實是被壓抑的,而有力量的動作需以一個放鬆的狀態開始,BMLT的特點則在將肌肉不合理的張力減到最少,使得動作開始時的負荷是最小的,然後維持在最小張力的狀態下,逐漸延展而後發力收縮,產生最大效能。而初動負荷訓練是由一種名為BMLT machine的設備來進行。此裝置可以「借由某種方法,將動作初期所產生的壓力,轉變為使肌肉遲緩的力量」。而肌肉一旦失去張力,肌肉組織的伸展收縮便會困難許多,反之,張力也會造成動作初期開始的緊繃,能同時兼顧這兩點看似對立的訓練模式,目前大概只有這種BMLT的訓練了吧! 此外,借由機械設計,可以在操作過程中執行類似3D的空間訓練,而非傳統的訓練模式只在2D平面上操作,更可以趨近實際人體活動所需。借由肌肉訓練中重心的改變也可以間接刺激到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神經活化的效果。總括來說,初動負荷訓練有以下的好處: ●訓練動作開始時的負荷是最小的。 ●多面向活動範圍,使得對應關節活動自由度逐漸增加,且同時兼顧重量荷。 ●有別於傳統重訓,增加肢體關節旋轉訓練。 ●不刻意強調重量訓練多寡,有助於增加柔軟度,關節活動度與爆發力。 ●上肢儀器操作可帶動下肢肌肉活動,而下肢儀器操作可帶動上肢肌肉活動。 ●訓練結束後只有微酸痛感,無一般訓練引起之嚴重不適。因此可以每日執行。 ●對於受傷肢體的功能性恢復,有相當助益。 ●改善大腦失能,包含腦部挫傷、血管不順暢、癱瘓與心肺功能不佳等。 一般的物理治療,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人的問題。常用的方法有,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水療,冷/熱療,力療(操作治療、牽引、按摩),運動治療及徒手治療(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在這些操作方式中,極少有單一操作,能同時兼顧肌肉肌腱組織鬆弛,延展與收縮的動作,而且同時又能在安全的範圍內,增大關節活動度與柔軟度。所以當有上下肢關節肌肉僵硬(不論是手術前還是手術後),或是想要提升運動表現者,皆可以在專業醫師評估後,執行BMLT運動治療與訓練。一般建議的適用情形如下: ●五十肩(冰凍肩),肩關節夾擊症候群。 ●慢性下背痛(背部肌肉僵硬引起)。 ●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手術前或手術後皆可)。 ●踝關節僵硬或韌帶損傷。 ●其他關節軟組織僵硬。 長庚體系自2013年啟動運動醫學整合照護計畫,每年投入超過四千萬的經費。且有別於一般企業單純經費贊助,長庚體系更發揮醫療專業,為國內優秀選手提供整體專業的運動醫學照護,成果深受好評。為強化運動醫學服務與研究,更進一步在全台各院區,逐一成立特色運動醫學中心以嘉惠更多選手,首先第一站便是在高雄院區成立特色運動訓練中心。高雄長庚醫院特色運動訓練中心占地113坪(圖二),最特殊之處便是引進來自日本鳥取,擁有多國專利的BMLT設備, 搭配同等著名的美國費雪訓練中心之復健訓練模組,以及先進的動作分析儀器,期待能為運動員營造出有別於傳統訓練及醫療的環境,協助選手不斷創造佳績。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