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醫學 |
 |
◎長庚體系運動醫學團隊總召集人 林瀛洲醫師 |
 |
 |
 |
隨著運動風氣的提升,健康養生的意識抬頭,國內規律運動的人口正在穩定的增加當中。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4年度委託臺北市立大學所做的調查,規律運動的人口已增加到33.4%,尤其是在過去規律運動人口比例相對偏低的25歲至44歲「職工」及「婦女」族群,規律運動的比例也分別提升到25%及18.3%。如此興盛的運動風氣,由國內所舉辦的大型路跑活動,只要一推出就立即「秒殺」,就可知端倪!而運動風氣的盛行,因運動而衍生出來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多,運動醫學對國人健康影響也更形重要!可惜的是國內的醫療照護體系目前並無運動醫學的專科制度,因此許多民眾在尋求相關問題的解決途徑時,常會感到不得其門而入! 在運動的過程中,其實身體承受了許多外來的壓力,也讓身體曝露在危險中。但是,不運動對健康的風險更高!因此,如何預防在運動中產生傷害與危險就顯得非常重要!近年來,國際上的趨勢重點放在如何預防運動中猝死及針對專項運動設計預防傷害的熱身操。從2013年的喀山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始,世界大學運動總會就針對所有參賽國的運動員進行大規模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在2015年的光州世大運也從善如流。在即將到來的2017臺北世大運,主辦國也被要求持續進行這項計畫。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大規模的檢查,提早找出可能在運動中猝死的高風險運動員,設法防範悲劇於未然。 專項運動傷害的預防,重點在建立健全的運動傷害登錄及資料庫建置。透過長期監控專項運動傷害發生的狀況,才能清楚知道各專項運動最常發生的傷害是哪些,同時針對易受傷的部位去設計預防傷害的體能訓練。透過訓練?過程中的長期追蹤,了解運動傷害的盛行率是否因此而下降,如此才能確定是否有達成預期的成效。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緩的! 臺北世大運將於今年8月19至30日盛大展開。長庚醫療體系的運動醫學團隊成員在過去的16年中,總共有8次參與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經驗。也就是從2001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大運,臺灣代表隊的團隊中都有長庚體系醫師參與其中,這真是一個非常難得且寶貴的經驗。而長庚醫療體系的「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小組」是一個跨院區跨科系的運動醫學團隊。自從2014年成軍以來,已經肩負起照護國家頂尖運動選手的責任。筆者擔任團隊總召集人,已有8次世大運隊醫的經歷。副總召集人葉文凌醫師目前更是世界大學運動總會運動醫學委員會之委員,負責督導本屆世大運的醫療業務。本團隊的醫師包括體系四大院區,超過60位醫師。這樣堅強的團隊勢必在臺北世大運期間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例行照顧好台灣代表隊職員的健康,做好後勤支援外,相信在臺北市政府籌辦世大運的過程中,也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提供給組委會參考! 本期的長庚醫訊將針對2017臺北世大運的運動醫療相關議題作一次深入探討,希望臺北世大運能在天時、地利、人和狀況下圓滿完成。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本月主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