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第三期 106年3月1日發刊
新生兒醫學新進展專刊
親姐姐一般的防護員 成就戴資穎登世界球后的幕後功臣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基隆院區召集人 陳仲堯主任
寶島羽球女將戴資穎在2016年12月正式升上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一,接著又在世界羽球聯盟超級系列賽之年終賽二度榮獲女單冠軍,屢屢寫下台灣新頁,戴資穎感謝長庚防護員陳盈璇近年如影隨形的陪伴,兩人情同姐妹,讓戴資穎比賽時的心情更加安定。
2016年11月底,世界羽球聯盟超級系列巡迴賽之一的香港羽球公開賽,戴資穎於女單4強賽以21比17、14比21、21比16,力克里約奧運金牌,當時的球后、西班牙選手瑪琳(Carolina Marin),接下來又在冠軍戰以21比15、21比17擊敗里約奧運銀牌、印度好手辛度(Pusarla V. Sindhu),戴資穎繼2014年後,再度於此站奪冠,並在隔週的女單世界排名擠下瑪琳,從第三「登基」球后,東方之珠也成為戴資穎的幸運地。
戴資穎的父親戴楠凱熱愛羽球運動,目前22歲的戴資穎從小耳濡目染,國小開始練習羽球,近年更是響叮噹的人物。「小戴」戴資穎在2014年獲得「長庚運動醫學整合照護計畫」贊助,而仁川亞運後,和防護員陳盈璇結下更深的緣分。
「姐∼幫我貼紮啦。」戴資穎平常都是這樣稱呼大她10歲的陳盈璇。陳盈璇笑說,她則是都稱呼戴資穎為「小戴」或「戴戴」。
雖然兩人在仁川亞運後才正式長期搭配,其實她們以前在高雄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就認識,當時陳盈璇是國訓中心防護員,還沒有進入長庚體系,而小戴第一次當選國手,大約才15歲。
陳盈璇畢業於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系,從事防護員工作大約10年,她說過去就長期為中華跆拳道隊服務,仁川亞運後和小戴「再續前緣」,也因為以前就認識,兩人磨合很快就進入狀況。
「平常聊天都很ok,不只是工作上的交集,私下相處都很好,也常於比賽或訓練外空閒時間相約出遊。」戴資穎說,自從有長庚防護員的陪伴,比賽比較有安全感。這次年終賽之前,去中國大陸打聯賽的時候陳盈璇不在,「雖然心裡想應該是不會有什麼突發狀況,但萬一受傷了,還是要四處求救。」而自從獲得長庚贊助、支持,戴資穎說,一比完賽回國就可以安排檢查、治療,不僅省時間,林瀛洲和周文毅兩位醫師也會提供建議,讓她放心不少。
選手和防護員之間,就好像客人和髮型師一樣,有時候身體、髮型的感覺無法用言語形容,只能靠肢體接觸的交流。
現在戴資穎三不五時就會說,「今天的貼紮好漂亮喔。」而陳盈璇表示,小戴是很敏感的人,若貼紮影響身體某些動作,兩人都會馬上討論,「這就是一種感覺而已。」情同姐妹,讓她們更快速地知道彼此的需求。
世界羽球聯盟超級系列賽之年終賽2016年12月在杜拜點燃戰火,戴資穎是繼2013、2014年後,第三度叩關女單冠軍獎盃,最終以21比14、21比13擊敗韓國好手成池鉉,二度捧起年終賽冠軍獎盃。
女單決賽開打前,戴資穎一臉微笑進場,看來怡然自得,果然幾乎一路壓著成池鉉打。戴資穎賽後直言,「以做好萬全準備的心態上場,沒有什麼好緊張的,都老對手了,彼此都很熟悉。」
戴資穎在香港羽賽擊敗辛度,年終賽擊敗中國大陸的孫瑜、成池鉉,這3個對手身高都至少高戴資穎12公分以上。戴資穎的爸爸戴楠凱表示,教練賴建誠的功勞最大, 兩名身高180公分左右的甲組男子選手楊智傑、萬佳鑫陪練也功不可沒。由於男生的身材高、速度快,也讓戴資穎不畏懼這樣的對手。
「自己過去失誤很多,比較慢熱。」戴資穎表示,在他們的指導下有明顯的進步。但最近表現好不代表一定都可以維持下去。回顧今年的里程碑,小戴的態度是依舊保持平常心,「好像沒有特別的感覺耶。」享受比賽,沒有刻意追求什麼,或許正是戴資穎締造歷史的關鍵。
         
 
封面故事
新生兒照護新思維∼延遲臍帶鉗夾
21世紀新生兒科學發燒的議題 「低溫療法」治療「新生兒腦病
早產兒血行動力學監測新利器 心臟超音波與電子心輸出儀
淺談「早產兒代謝性骨病變」
「親子共讀」拉近您與寶寶的親子互動
新聞紀要
早產兒回娘家活動花絮
失智症日間照護中心 「長智園」開幕典禮報導
聲聲不息 傳唱希望∼勇士合唱團音樂關懷發表會紀實
癌症資源中心歲末圍爐活動紀實
親姐姐一般的防護員 成就戴資穎登世界球后的幕後功臣
「醫」起照亮別人
醫療時論
新生兒醫學的新進展
心靈點滴
基因的呢喃
病人安全
連續處方按時領 正確用藥好安心
白話醫學
兒童胃食道逆流
尿液迴流
愛無國界
飛快車,服務沒有終點
兒童醫療
我一定要比別人高∼談小朋友的生長攻略
人物側寫
一代宗師∼骨科部陳文哲教授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