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卷第六期 104年6月1日發刊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及疾病專刊
2015尼泊爾震災救援、高雄長庚大愛無國界
◎高雄長庚管理部專員 王文志
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災情慘重。由佛光山與外交部邀請本院參與尼泊爾震災行動醫療團。本院為善盡國際社會責任,落實醫院人本濟世理念,配合災後救援成立應變處理編組,由院長擔任指揮官,管理部主任擔任副指揮官;應變危機處理編組下則設計畫組、醫護組及後勤組等三個功能小組。包括隊長黃慧芬主任、藥師黃思筠、專科護理師劉怡嫈、急診護理師劉睿瑀、外傷科梁啟誠醫師及本人一行六人,在短短的幾小時已把醫療用品及藥品等多項物資準備好,等待隔天一大早出發。考量災害急性期,攜帶醫療物料及藥材共計提供58項,為藥物20項、醫材20項及其他類18項等。
雖然所有成員都曾參加過921或88風災救援,但對於國際災難救援非常陌生,心中充滿期待與焦慮,儘管我們不知道能幫助他們什麼,但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完成任務,陳院長在出發前更給予團員鼓勵與支持,讓大夥心都安定下來。
大隊包括佛光山、紅十字會、中華搜救總隊、高雄長庚醫院醫療團隊、雲水醫療隊等一行30多人,於2015年4月28日深夜到達尼泊爾加德滿都,經過一晚休息後,我們一行帶著藥品及醫療衛材等裝備,出發前往災區。映入眼簾的全是一些全倒或半倒的房屋,而無家可歸的災民只能住在戶外帳篷,大人小孩在戶外沐浴、排隊取水、取餐、領取救援物資等情境,令人感到心酸及難過。
在醫療義診中,當地志工協助翻譯,衛教病人傷口照護注意事項,五天的義診共計診治了近兩千位居民與病人。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加德滿都東部的Harisiddhi小村莊,在此次大地震受創嚴重,災後尚未有政府單位進駐救援。4月29日高雄長庚行動醫療隊抵達後,即設立醫療站,提供災民醫療服務;而雲水醫療站、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馬來西亞佛光救難隊協同掛號、檢傷及維持秩序。Harisiddhi小村莊目前有居民約1萬人,其中7,000人受傷,22人往生、重傷40人則送醫救治。醫療團在當地設站規劃內、外科,在有限醫藥情況下,盡力為災民看診治療。當醫療站完成後,經由社區廣播,居民陸續趕往醫療站求助,不到一刻時間,民眾已大排長龍等候看診。民眾雖因屋毀及身體不適而愁容滿面,看到醫療團隊的用心照護,不少人感動得低聲啜泣,或帶著其他居民接受診治,醫護人員亦適時鼓勵安慰災民,走出傷痛,迎向希望的未來。
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北方、興建於西元前500年的古城Bhaktapur(巴克塔布),在此次地震中,許多古建築群倒塌,大多數民眾無家可歸,只能在戶外空地紮營,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擁有千年歷史的印度教古廟Dattatri temple,則由高長庚醫院團隊協助設立醫療站,黃慧芬主任表示,震後的尼泊爾,民眾最迫切需要的,除了飲食、民生物品,就屬醫療救護為當務之急。尼泊爾青年迪普(Dipu)曾在中國武漢學習中文一年,得知台灣設立醫療站訊息後,主動投入義工行列,擔任翻譯,協助醫生與病人問診。迪普說,尼泊爾地震發生後,很心疼同胞受難,謝謝台灣幫助尼泊爾。
梁啟誠醫師從早到晚看了300多個病人。他表示,尼泊爾災民雖然面對苦難,家園受創嚴重,但是卻能樂觀面對,讓他感到十分欣慰。總體來看,看診的民眾大多是感冒或慢性疾病,還有地震後的恐慌與失眠,醫療隊的醫護專業與佛教慈悲濟世的背景,剛好可以幫助他們解決身體病痛,減緩災民的震後心靈陰影。
這次尼泊爾災難救援之行,來自五湖四海的團員,帶著助人的心與熱情、大家用自己的專業服務當地的居民,感謝李石增主委及行政中心成就這次救援行動,讓我們深信此行除了提供醫療援助,亦能在夥伴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體驗與烙印,主委更期許我們可將寶貴經驗制度化以利傳承。
五天的醫療義診中,雖然經歷了物資缺乏及醫療站設置地點的更換,導致舟車勞頓,但是這些都未影響我們行動醫療團隊的滿腔熱忱。尤其是當護理同仁在發看診號碼牌時,他們張開雙手收下那一小張紙條,充滿了感謝的眼神,甚至雙手合十感謝醫療團隊,頓時更增加了不少動力。
         
 
封面故事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及疾病
腸道微生物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觀念演進與未來展望
胃腸道巨細胞病毒感染症
腸道菌落與代謝
新聞紀要
2015尼泊爾震災救援、高雄長庚大愛無國界
護理之家的薩克斯風小精靈
醫療時論
營養醫學與健康食品之今昔觀
醫學報導
老年人的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
膀胱過動症
特別報導
創新.影響.卓越論壇∼魏福全院士獲選當代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
社服園地
「愛」的決定∼談器官捐贈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文化村試住之經驗分享
病人安全
手術安全之麻醉記錄電子化
飲食營養
食在有健康∼血液透析病人營養照護
我心深處
放手的智慧
白話醫學
糞便寄生蟲
兒童泌尿道感染
兒童醫療
用「愛」守護孩子平安長大∼談受虐兒照護
增刊目錄
血虛
得舒飲食
高脂血症
雷射針灸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