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在地新住民 用藥安全齊推行 |
 |
◎嘉義長庚藥劑科中藥組組長 林育昰 |
 |
 |
 |
年輕的媳婦推著老人家掛號看診、或懷抱著孩童排隊取藥,這樣的場景,在人口老化及年輕人外流嚴重的長庚雲嘉院區,屢見不鮮。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媳婦,是透過婚姻管道移入的新住民,為使新住民們能盡速適應台灣的風土民情與生活,政府與民間團體,努力開設識字與生活技能課程班。但關於醫療保健與用藥安全課題,卻未見廣泛規劃與推行。以藥師提供的藥事服務而言,我們自認為已明確標示於藥袋上的用藥資訊,是否真能明確傳達呢?在門診給藥時,經藥師短暫說明,是否真能完全清楚藥品的使用呢?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藥師關切的問題。 因此嘉義長庚藥劑科與嘉義縣藥師公會攜手合作,分別於嘉義縣太保市新埤國小與布袋鎮布新國小,開設兩個班級,每班五堂共10小時的「提升正確用藥認知課程」,由藥劑科同仁依據雲嘉地區人口特性,以日常生活在電視、廣播等媒體,時常談論的醫療保健及用藥話題為課程藍本,編寫教材並擔任講師,期望協助在地的新住民,建立正確用藥的「五大核心能力」。 第一堂課由台灣的藥品分級-成藥、指示藥、處方藥開始談起,凡藥性弱,可自行購買使用,如:綠油精、紅藥水等,即為常見成藥。藥性溫和,由醫師或藥師推薦並指示用法,即為指示藥,如:感冒糖漿、善存等。而必須由醫師診斷並開立處方,再經藥師審核處方之後調配的藥品,稱處方藥,如:威而鋼、降血壓藥等。在社區藥局取得藥品時,可檢視成藥外包裝是否有「衛生署成字第○○○○○○號」,指示藥有「衛生署藥製(輸)第○○○○○○號」等字樣;而在醫療院所領藥時,應注意藥袋上的病人姓名,及藥品的用法、用量、儲藏與注意事項等標示。 在第二、三堂課程中,藥師探討新住民們最關心的小兒及老人用藥問題。一般而言,藥水是兒童用藥最常見的劑型,因外觀多呈鮮艷顏色,味道與草莓或葡萄等果汁相同,所以兒童多認為甜甜的相當好喝,為避免誤食,應放置於避光且兒童不易拿取之處儲藏,開封過後請依療程使用,切勿再留存,也不可給其他小孩服用。而長輩們因視力及記憶較差,常容易發生吃錯藥或忘記服藥的情況,此時可以利用藥盒來提醒注意。無論照顧小兒或老人,針對不同藥品劑型,在給藥前應確實了解藥袋上的使用途徑說明,若有任何疑慮,可諮詢醫師或藥師。 另外,有鑒於雲嘉地區廣告電台藥品販售的氾濫,及普遍有自行採集或購買中草藥服用的習慣,第四堂課藥師以美味藥膳-十全藥燉排骨(組成含四物湯、四君子湯、肉桂、黃耆)為主軸,進一步分享藥材外觀與品質鑑別,另強調中醫治病調理講究辨證論治,因此若需長期服用,應注意體質差異,而四物湯中藥材當歸,與心血管西藥可能有交互作用潛在風險,在西醫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最後一堂課則說明媒體最多廣告的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間之差異,若包裝上有「小綠人標章」,及「衛署健食字第○○○○○○號」或「衛署健食規字第○○○○○○號」才是真正的健康食品,而坊間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則未經衛生署認證,其功效與長期服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確,在購買服用前務必先詢問專業醫護人員。 每一堂課程中,藥師以豐富的文圖資料取代文字敘述,以國、台語雙聲教學並分享醫院臨床經驗。由於課程生動活潑且貼近生活議題,所以學員們均熱烈參與,至下課仍意猶未盡圍著藥師發問,藥師親切和藹的談吐,確實也提升醫院及藥師專業形象與滿意度。 藉由活動的參與讓我們了解,在許多台灣的新住民,除負有生育與教養台灣未來主人翁的重責大任外,更負擔起家中長者健康照護工作。因此,當我們提供醫療服務時,請試著放慢自己的步調與音量,多多給予關懷與說明。 正確用藥五個核心能力 能力一:看病時應向醫師說清楚。 能力二:領到藥品時應核對清楚。 能力三:清楚用藥方法、時間。 能力四:做身體的主人。(堅守用藥五不原則:不聽別人推薦、不信神奇療效、不買地攤夜市賣的、不吃別人送的、不要推薦給別人) 能力五:與藥師、醫師做朋友。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醫學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醫學節日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