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第四期 102年4月1日發刊
牙科治療的新發展專刊
特殊需求者之牙科醫療服務
◎林口長庚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莊麗娟◎林口長庚兒童牙科主任 蔡蔭玲校閱
記得5年前我快要去待產時,曾和一個看了好多年的自閉症小朋友的媽媽開玩笑說:「我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生小孩了,希望我們還有下次見面的機會!」媽媽回我說:「不要開玩笑了!醫師你不可以死掉,不然以後我們要找誰看牙齒!」聽完這句話心裡很感動也很難過,感動的是媽媽這麼地信任我們醫療團隊,難過的是對於這些特殊需求的患者,牙科醫療服務資源真的很缺乏,所以家屬常常要費盡心力才能找到可以幫特殊需求者看牙齒的醫師。
還好這幾年來,健保局和衛生署陸續推出鼓勵牙醫師治療特殊需求者的政策,而牙醫師團體也成立了「身心障礙者口腔醫學會」和「牙醫師全國聯合會」,聯合推動牙醫師在這方面專業能力之教育訓練,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牙醫師願意投入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的服務。目前全國有5家「身心障礙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分別是台北市的台大醫院、新北市的雙和醫院、台中市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雄市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花蓮縣的慈濟醫院。而長庚醫院多年來也一直努力向衛生署申請辦理身心障礙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同時也積極的籌備成立「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期望未來可以提供特殊需求者更完善、更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所謂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是指對於有特殊看牙齒需求的患者,例如兒童、老年人、身心障礙者、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病人等,提供更方便之牙科醫療環境及醫療服務。由於特殊需求者的自我照顧能力較為不足,且常伴隨一些身心方面問題,進食和口腔清潔都比一般人來的困難,因此口腔衛生較難維持,造成齲齒和牙周病的發生率很高,但是行為配合度不佳或是身體健康狀況不良,導致接受治療的比率偏低。
針對這些特殊需求者提供的牙科醫療服務分成三大部分:
一、初診
本院開設之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分為有:兒童身心障礙牙科門診(未滿18歲)、成人身心障礙牙科門診(18歲以上),針對患者的需求、口腔狀況和身心狀況訂定適當的治療計畫,如需會診次專科(如口腔外科、牙周病科、矯正牙科)也會另安排專家會診。完成治療計畫訂立後,將安排後續治療時間。
二、治療
以事先約診方式進行治療,依照治療計畫分次處理口腔問題。如果有行為配合度不佳或是身體健康狀況不良的問題時,治療往往需配合行為處理,常用的行為處理方式有:行為誘導─適用於一般門診,視需要輔以張口器及約束板;牙科鎮靜麻醉—本院正在籌劃中;全身麻醉─需術前麻醉訪視,依照患者身體狀況決定是否可以接受全身麻醉或是否需要住院。
三、預防
完成所有治療後,需每3個月定期回診檢查、牙科衛教指導、洗牙、塗氟。努力維持口腔清潔,預防新的口腔疾病發生,這是最簡單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特殊需求者常常有健康狀況不佳合併有系統性疾病的問題,而口腔疾病如蛀牙或是牙周病都是由細菌反覆感染造成的,這些口腔細菌常常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例如吸入性肺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而健康的牙齒可以幫助咀嚼食物攝取營養,讓特殊需求者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目前本院正在進行衛生署補助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獎勵計畫」,除了在醫院的特殊牙科門診醫療服務外,還包括至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替院生定期口腔檢查衛教與塗氟、至鄰近的國小特教班和資源班定期口腔檢查衛教、與其他醫療機構合作的建立牙科醫療轉診制度、鼓勵接受早期療育個案介入早期牙科治療,希望可以將特殊牙科醫療服務做得更好、更廣、更早,全面有效地維護特殊需求者的口腔健康。
         
 
封面故事
跨領域整合之美容牙科治療
特殊需求者之牙科醫療服務
牙科影像發展之新紀元
3D影像電腦輔助正顎手術矯正模擬
矯正治療的新選擇∼數位隱形牙套
新聞紀要
勇敢抗癌.展現「生蹟」∼癌症病友賀歲圍爐
少年之家少年送愛關懷病童歡喜迎新年
醫療時論
不孕症與生殖醫學的新課題
醫學新知
自然孔道微創手術女性病人新福音
頸動脈支架置放
醫學報導
頭頸部腫瘤放射線治療後的口腔照護
淺談「幼兒早期性齲齒」
大中風?小中風?
心靈點滴
世界醫師交響樂團∼生命的最後是一種純粹
養生文化村報導
活出健康、快樂的銀髮生活
病人安全
關懷在地新住民 用藥安全齊推行
醫學節日
社工日、社工情
健康老化面面觀
帕金森氏病與其他相關的老人行動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