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第四期 102年4月1日發刊
牙科治療的新發展專刊
淺談「幼兒早期性齲齒」
◎台北長庚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汪靜蓉
幼兒早期性齲齒好發年齡一般為2∼3歲,也常見不到1歲就已經蛀牙。蛀牙牽涉的範圍常由前牙擴展至後牙,再加上幼兒配合困難,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進展的很嚴重。相較於「幼兒早期性齲齒」,較為家長熟悉的名稱是「奶瓶性齲齒」,但是隨著現今母乳的推動(不管是為了營養的需求或是親子關係),容易造成家長們的另一個迷思,「我的小孩是喝母奶,又不用奶瓶,為什麼還會蛀牙呢?」不用懷疑,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只有用奶瓶才會造成蛀牙,喝母奶同樣也會蛀牙。雖然形成蛀牙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但簡單的說,主要和細菌的種類(口腔細菌藉由親吻、餵食傳給幼兒)、清潔的習慣、餵食的方式有關。不當的潔牙方式像是沒有刷牙的習慣,或是偶而才刷。餵食的時間過長或頻率過多(不管是用奶瓶或是餵母乳),都可能會造是成幼兒早期性齲齒的原因,以致於必須進行齲齒的填補、根管治療,甚至於必須早期拔除,以阻斷齲齒的漫延。
其實,幼兒早期性齲齒是可以預防的。一般建議幼兒於6個月至1歲長牙時應做第一次的口腔檢查,3∼6個月定期追蹤塗氟,正確及有效的潔牙習慣,在嬰兒長牙前餵奶完後即以紗布清潔牙床,在開始長牙餵奶完刷牙(特別是齒頸部奶垢容易堆積)。睡覺前提前餵奶,避免邊喝邊睡,睡前不要吃喝任何食物,餵食的時間不宜過長,建議20分鐘內完成,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應拉長兩餐間餵食的時間且避免半夜鍡奶的習慣。晚上睡覺時口水分泌較少,易增加蛀牙的嚴重性。及早戒除用奶瓶的習慣,大約1歲時即可嘗試戒除,改用杯子餵食。奶瓶內不要放果汁、糖水給小孩喝。慎選較不易蛀牙的零食,如乳酪、杏仁小魚乾、海苔、有嚼勁不含糖的軟糖。不給太妃糖、巧克力之類黏稠的食物,集中時間吃,吃完即刷牙。
健康的乳牙除了用來咀嚼食物外,尚有美觀、發音及幫助恆牙正確萌發的功用。有許多孩童的父母認為乳牙會再更換,所以蛀掉了也沒有關係,將來會再長新牙的。乳牙若是過早蛀掉或脫落,將可能造成隔壁牙的傾斜及空間的喪失,其結果可能造成恆牙齒列擁擠及咬合功能不良。所以,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其實是很重要的,但需要家長及牙醫師甚至於小朋友一起配合才能達成。
         
 
封面故事
跨領域整合之美容牙科治療
特殊需求者之牙科醫療服務
牙科影像發展之新紀元
3D影像電腦輔助正顎手術矯正模擬
矯正治療的新選擇∼數位隱形牙套
新聞紀要
勇敢抗癌.展現「生蹟」∼癌症病友賀歲圍爐
少年之家少年送愛關懷病童歡喜迎新年
醫療時論
不孕症與生殖醫學的新課題
醫學新知
自然孔道微創手術女性病人新福音
頸動脈支架置放
醫學報導
頭頸部腫瘤放射線治療後的口腔照護
淺談「幼兒早期性齲齒」
大中風?小中風?
心靈點滴
世界醫師交響樂團∼生命的最後是一種純粹
養生文化村報導
活出健康、快樂的銀髮生活
病人安全
關懷在地新住民 用藥安全齊推行
醫學節日
社工日、社工情
健康老化面面觀
帕金森氏病與其他相關的老人行動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