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術友善醫療照護 |
 |
◎林口長庚8L兒童外科病房護理長 林瑞萍◎林口長庚護理督導 張鈞竹 |
 |
 |
 |
依據2009年衛生署統計,0∼14歲兒童每年超過23萬(約6%)須住院接受治療;我們可以想像兒童面對打針、檢查、手術、疼痛、和家人分離等經驗所產生的恐懼害怕,且住院及手術對父母及小孩而言,是一種壓力事件,尤其小孩更易造成影響,如何營造以兒童的觀點,運用治療性遊戲、繪畫等方式,於手術前〈預演〉手術過程,及順應術後的照護,減輕手術對兒童的焦慮與陰影,同時亦可降低父母的壓力,在兒科護理是重要的一環。 預演手術過程 協助術前準備以「兒童友善醫療照護」的觀念,是希望孩子因生理上不舒服而住進醫院的同時,能夠給予一個舒適、自在及被尊重的環境,降低兒童對手術不了解和不舒服感受。為了讓兒童自己參與治療計畫,促進安適的狀態,加強自我照顧的觀念,護理師會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設計專屬的衛教套餐,透過遊戲過程,運用「手術前準備」及「派大星打針記」繪本,讓孩子了解打針及手術過程,並使用「人體骨骼圖」及「器官掛圖」,協助了解需要手術之部位。此外,為了預防手術後肺部擴張不全的問題,提高孩子手術後之配合度,我們也讓孩子自己製作喜愛的風車,自己吹氣讓風車轉動,達到促進肺部擴張的效果。 手術當天,由手術室護理師陪同兒童進入手術房,護理師們會帶著小朋友最喜愛的貼紙讓孩子選擇,以轉移其注意力,降低孩子與父母親之分離焦慮。 手術後順應護理 術後照護部分,透過傷口換藥遊戲,利用卡通人氣王,來吸引年幼小孩的注意力。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由孩子幫「派大星」或「海綿寶寶」換藥,解釋即將進入的步驟,過程中詢問小朋友換藥時要先使用生理食鹽水或優碘呢?答對了再進行換藥;允許兒童自行移除敷料,增加孩子的控制感,更容易把每個步驟作得確實,有時孩子還會提醒護理師阿姨:我的膠布要貼了嗎?派大星的優碘擦了,我的優碘還沒擦喔!增加術後換藥配合度,結束後給予貼紙、「戳戳樂」或畫紙等小禮物,增加孩子參與動機。 術後儘早下床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傷口癒合及腸蠕動,是兒科相當重要的護理措施;我們特別設計「集簽章送禮物」的遊戲,由小朋友先選擇最喜愛的玩偶陪同,繞著護理站活動,走一圈就可得到一枚簽章,收集到三枚簽章,就可兌換精美小禮物,鼓勵小朋友下床活動的意願。 結語 父母應體認兒童是獨立的個體,有的時候,家長對於手術前的衛教,會顯得沒有耐心,特別是已經回診多次很有經驗的家長,醫療團隊仍會苦口婆心的說明,孩子如果對治療認識了解愈多,害怕及不配合的情況就會減少。雖然每個孩子的反應及時間長短不一,但經良好友善的溝通,可以減輕手術對孩子的陰影,亦可降低父母的壓力,讓孩子、家長及醫療團隊達到三贏的效果,營造兒童手術安全及友善醫療照護。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我心深處 |
 |
 |
醫學節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