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四期 101年4月1日發刊
兒童友善醫療照護專刊
以顯微血管手術治療癌症 切除後之上下肢淋巴水腫
◎林口長庚整形外科系顯微重建外科 黃嫆茹主治醫師、鄭明輝副院長
所謂乳癌或子宮頸癌切除之術後淋巴水腫,是指因手術切除淋巴結或放射線治療造成組織纖維化,而導致淋巴回流的通道出現問題,淋巴液無法藉由淋巴系統回流至血液循環,造成高蛋白組織間液不正常堆積,引起上肢或下肢水腫。根據實證研究,移除超過20顆淋巴結合併放射線治療,會增加淋巴水腫的機率。上肢或下肢淋巴水腫在生理方面影響,包括受侵犯的肢體或身體部位腫脹、疼痛、乾燥。病人會自覺患部腫脹及沉重感,皮膚緊繃、麻木,且肢體活動會受到限制;亦會造成組織纖維化、易感染,甚至影響傷口癒合能力。在心理方面影響,病人會因為身體心像的改變或生理的不適,造成憂鬱、負向自我感受等,進而造成病人減少社交活動、休閒活動,並使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在實際案例上,49歲的林女士,無其他內科疾病史,2003年罹患子宮頸癌進行子宮、輸卵管全切除及淋巴結廓清手術,手術後使用放射線輔助治療。放射線治療結束半年後,右腿開始出現淋巴水腫,因工作因素需長時間站立,右腿常感覺腫脹疼痛不適,無法穿著一般長褲及鞋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還曾經感染出現蜂窩性組織炎三次。這段期間林女士陸續至其他醫院求治以及復健治療。林女士說:「當時我四處求醫,看到醫師都不敢再幫我看,心灰意冷,聽到要去看醫師都感到害怕!」年因為在電視新聞報導中,看到大陸有醫師透過靜脈放置支架手術來解決此問題,讓她對治療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於是至他院進行靜脈放置支架手術治療,然而術後並未改善右下肢淋巴水腫症狀。
林女士因長期飽受右腿水腫困擾,於2010年輾轉由其他醫師推薦,得知長庚醫院顯微重建外科醫療團隊在整形外科界享有盛名。因此,引介至林口長庚進行治療。林女士於2010年4月至顯微重建外科門診求治。術前淋巴結攝影評估顯示右腿淋巴循環部分阻塞,於年8月9日進行手術,將右下頷含有2至4個淋巴結,長約10公分寬約4公分的皮瓣,移植至右足背上。經過將近個小時的顯微血管手術,林女士非常成功地完成此項手術。
在手術4個月後,林女士傷口復原得相當好,右腿膝上 15 公分圓周改善,膝下15公分圓周改善30%,足踝上10公分圓周改善40%,追蹤1年4個月後,右腿膝上15公分圓周改善61%,膝下15公分圓周改善85%,足踝上公分圓周改善53%。患者在術後4個月即有不錯效果,時間愈長,效果愈好。
乳癌及子宮頸癌的患者因接受淋巴結廓清手術及放射治療後,因淋巴結遭破壞而容易導致上肢或下肢水腫,就像淹水一樣,而移植來的淋巴結就像抽水馬達,可以抽取淹水地區的淋巴液,將淋巴液抽到血液系統,改善下肢水腫。林女士接受這項創新手術後開心的表示:在手術後確實改善長久以來右下肢淋巴水腫的問題,現在走起路來輕鬆多了,也能小跑步囉!並讚嘆顯微重建外科團隊神乎其技的手術技巧。長庚醫院顯微重建外科長久以來就以顯微重建手術享譽國際,精湛的手術技術不僅幫助該名病人改善淋巴水腫、恢復生活品質,此手術也是淋巴水腫患者的福音。
淋巴結移植手術並已發表於2009年4月國際整形外科權威期刊「Plast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整形與重建手術期刊),主題為『Vascularized groin lymph node transfer using the wrist as a recipient sit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astectomy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以淋巴結移植改善下肢淋巴水腫的手術更在多次美國整形重建會議發表。
         
 
封面故事
珍愛寶貝∼兒童緩痛性靜脈注射
兒童手術友善醫療照護
癲癇兒吃出健康活力
境外奇蹟∼臍帶血移植
找回兒童失落的笑容∼關懷育幼院院童身心健康
守護兒童「我願意」∼談兒少虐待
新聞紀要
林口長庚推廣電子病歷 力行節能減碳
舞出健康與活力∼臺北市市民健康操比賽
醫療時論
打造友善的兒童成長與就醫環境∼善盡社會責任
醫學新知
以顯微血管手術治療癌症 切除後之上下肢淋巴水腫
嘉義長庚成立窄頻內視鏡早期癌篩檢中心
醫學報導
壓力大、EQ更要高∼如何培養孩子的好EQ
特別報導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記王正儀院長榮退晚宴有感
在柬埔寨的國度,發現簡單的快樂
社服園地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志工故事分享
養生文化村報導
大顯身手 美食傳愛
病人安全
兒童居家用藥安全
我心深處
出生
醫學節日
世界衛生日∼從家庭拓展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