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四期 101年4月1日發刊
兒童友善醫療照護專刊
珍愛寶貝∼兒童緩痛性靜脈注射
◎林口長庚6L兒童內科護理長 李銘櫻◎林口長庚護理督導 張鈞竹 
兒童免於疼痛的權利
美國醫院評鑑機構(JCAHO)於年在評鑑疼痛處理的新標準(pain management standards)中,特別將疼痛列為第五生命徵象,與體溫、呼吸、心跳、血壓等一般原有的生命徵象監測項目,並列為同等重要的生理照護指標,闡揚重視病人免於疼痛的權利。國外研究也顯示,若疼痛持續所造成的壓力未緩解,不僅會影響個人生活品質,甚至會使得約有 80% 的照顧者因此感到疲倦、心疼、無力及罪惡感,導致家庭的壓力。所以,設法減緩病童因靜脈注射所引起的疼痛是必要的,它可有效降低家屬的壓力,促使能安心參與照護病童,並提升照護品質。
醫療團隊為兒童做了什麼
本院兒科病房於2007年開始,致力於兒童無痛靜脈注射的推行,透過醫師、藥師、護理師、社工師等醫療團隊成員的合作,運用牆面彩繪、醫療用品模擬玩具、卡通人物吊飾、器官玩偶等設置,或是以造型氣球、畫畫和卡通貼紙等小禮物發放的方式,適時給予孩子即時的回饋。在給予注射前,護理師會依照兒童不同的年齡層,採取個別性的治療遊戲:
1歲以下的孩子:在注射前先教導家屬如何在注射過程中提供陪伴、準備病童心愛的玩偶或奶嘴、被單的使用,如此一來,不但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屬也可藉由參與來減輕焦慮。
1∼3歲的幼兒:注射前,護理師帶著醫療用品的模擬玩具至病房,藉由遊戲的方式,來增加幼兒、家屬對醫療人員的信任感及醫療用品的熟悉度,降低他們對醫療陌生環境的恐懼、焦慮感,另外經醫師許可下,針對1歲以上的幼兒和兒童於注射前30分鐘,可在預定注射的部位使用具表皮止痛效果的自費局部麻醉劑,以降低注射造成的疼痛感。
3∼6歲的兒童:此階段兒童已發展抽象思考能力,因此在注射前30分鐘,護理師讓兒童一手戴著布偶手套,藉此誘發魔術手套存在的想像,另一預注射點滴的手想像戴上神奇的「魔術手套」,利用感官刺激相同的力道和觸覺,來增加兒童的想像力,發揮魔力降低兒童對疼痛的感覺、感受,並幫助他們減少對疼痛的高度戒備,此種方式不僅讓兒童不再出現大聲求救、哭泣的情形,反而還會讓他們沈浸於神奇魔術手套的話題。
學齡期兒童:此階段的兒童邏輯思考能力開始建立,他們開始能運用思考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因此在注射前,提供明確的解釋、預留一段心理調適的時間,鼓勵他們說出有疑問或害怕的地方,並以正向的態度引導其表達及討論,這樣可以提高此時期兒童的配合度,也較不易留下不好經驗的記憶。
結語
無痛靜脈注射的推廣,獲得許多家長們熱烈的迴響及讚許,在臨床上也看到受過嘉惠的孩子,對著其他小朋友說「在這裡打針不會痛耶!」,讓兒童於注射過程免於疼痛,是醫療團隊共同的目標。
         
 
封面故事
珍愛寶貝∼兒童緩痛性靜脈注射
兒童手術友善醫療照護
癲癇兒吃出健康活力
境外奇蹟∼臍帶血移植
找回兒童失落的笑容∼關懷育幼院院童身心健康
守護兒童「我願意」∼談兒少虐待
新聞紀要
林口長庚推廣電子病歷 力行節能減碳
舞出健康與活力∼臺北市市民健康操比賽
醫療時論
打造友善的兒童成長與就醫環境∼善盡社會責任
醫學新知
以顯微血管手術治療癌症 切除後之上下肢淋巴水腫
嘉義長庚成立窄頻內視鏡早期癌篩檢中心
醫學報導
壓力大、EQ更要高∼如何培養孩子的好EQ
特別報導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記王正儀院長榮退晚宴有感
在柬埔寨的國度,發現簡單的快樂
社服園地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志工故事分享
養生文化村報導
大顯身手 美食傳愛
病人安全
兒童居家用藥安全
我心深處
出生
醫學節日
世界衛生日∼從家庭拓展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