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兒吃出健康活力 |
 |
◎林口長庚9L病房護理長 黃芳儀◎林口長庚兒童神經科主任 王煇雄 |
 |
 |
 |
生酮飲食對很多癲癇病人或家屬可能還是相當陌生。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一種高脂肪、適量蛋白質、低醣的治療飲食,透過強迫人體燃燒脂肪而非醣類,模擬飢餓狀態,在醫學上主要用於兒童困難控制的頑固型癲癇。一般情況下,醣類經人體攝食後會轉換成葡萄糖,運往身體各處供給能量,維持大腦功能也是如此。由於生酮飲食中只攝取少量的醣類,肝臟便會將脂肪轉換成脂肪酸和酮體,酮體運經腦部,取代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酮體取代葡萄糖提供了腦內神經細胞所需的能量,並可能製造了較多的穩定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γ-aminobutyric acid),藉以改善癲癇神經細胞的過度興奮及不安,緩和癲癇的頻繁發作。生酮飲食治療最重要的目標是持續維持體內的酮性。只要能促進酮體生成的食物都好;反之,會反制酮體生成的因素都絕對要禁止,因為即使是一小片餅乾或一小顆糖果,都可能讓先前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其實這道理與突然停用抗癲癇藥物雷同,且後果一樣嚴重。除了造成癲癇的罕見原因如紫質症(porphyria)或特定粒腺體異常,不可嘗試生酮飲食外,其他絕大多數類型的癲癇都可以嘗試生酮飲食。國內千分之7.6的兒童罹患癲癇,約20%是屬於頑固型癲癇。生酮飲食對頑固型癲癇病人而言,是除了藥物、手術之外,可以治療癲癇的另一種選擇,有近15%的病童經由生酮飲食的治療發作完全消失,有50%的病人能使癲癇次數減少一半以上,因此這是一種可以認真思考列入治療選擇的方案。 生酮飲食最早可追溯到新約聖經中提到可以用斷食治療癲癇,1910年法國首先有醫師做過這類文章發表,但是讓大家較知道是在1990年代美國有位叫Charlie的病童家屬大力推行,提出他使用生酮飲食後的良好效果,並拍成電影"First Do No Harm",才讓世人重新認識生酮飲食。以前生酮飲食通常用於頑固型癲癇病人,在使用多種藥物治療後仍然無法控制癲癇才會選擇此種方法,2009年在美國癲癇學會第63屆年度科學研討會中終於得到國際上的共識,對某些孩童而言,生酮飲食療法可以有效作為第一線治療,例如:嬰兒點頭痙攣,還有先天代謝上無法分解糖分者,如GLUT1和丙酮酸鹽脫氫酵素(pyruvate dehydrogenase)不足,至於少數病人因服用抗癲癇藥物而產生的副作用及不適,也可以考慮生酮飲食作為第二線治療。 臨床上欲接受生酮飲食的家屬在聽到生酮飲食做法後,常會有以下的疑慮:這麼麻煩,做得來嗎?這麼油小孩可能會吃嗎?真的有效嗎?開始吃了,在過程進行中也會出現以下疑問,包括:每次小孩都不吃,一直哭或抗拒,還要強迫他吃嗎?出現嘔吐或拉肚子,這樣營養有吸收進去嗎?好像比藥物不好控制?情況好像改善有限?是不是真的有效?還要多久小孩才不會抽筋?會不會努力餵食或強迫小孩吃到最後還是白費?……等等。家屬心裡會重複出現這類疑問,本院有專業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及護理師,可提供完善諮詢。雖然我們知道生酮飲食可以很有效,但使用生酮飲食3個月後癲癇仍然沒有改善的,就可以考慮停止這種飲食療法。 開始執行生酮飲食前,需遵照下列表一的程序:此時,除了孩童雙親及主要照顧者外,仍需有醫師、營養師、護理人員一起準備。首先病童得先禁食滿兩天(48小時),人體飢餓後自然產生的酮體出現後,第三天才開始食用這份與一般飲食比例不同的生酮飲食,配合中鏈三酸甘油脂(MCT)油繼續維持體內的酮性狀態,以達到控制的效果。 若病童因禁食或攝取生酮飲食初期而發生低血糖症狀時(血糖低於70mg/dL),可適時給予含糖食物或飲料以緩解低血糖所產生的不適症狀,其食物種類與給予份量如下表二所示。 返家必備用品:記錄本、小磅秤、驗尿酮試紙、MCT油、玻璃奶瓶。生酮飲食因熱量經過計算,所以並不致於影響成長發育;偶爾因脂肪含量過高,而致腹痛或腹瀉,經調整飲食或必要時配合腸胃藥物,大都可改善。整體而言並無重大的副作用,不會有傳統抗癲癇藥物造成認知的問題;不過仍需小心以下問題:血脂上升、便秘或腹瀉、腹痛、水溶性維他命缺乏、腎結石、高尿酸血症、成長遲滯、視網膜神經病變,以上的問題在門診追蹤時醫師都會為孩子安排相關的檢查及追蹤。 為何執行生酮飲食會有副作用,我們還是要推行?因為生酮飲食副作用較少,不會對病童的心智發展造成衝擊,且家屬在治療過程中較有參與感。只要家屬意志力堅定,願意多花點時間學習正確的食物準備方法,烹調的色香味俱全,美味的讓孩子很想吃,2年至3年後您的小孩至少有1/2的機會可以改善以上,甚至痊癒。其實在前3個月通常也就知道其療效,所以若認真學習並執行3個月,您的孩子有明顯效果時請繼續維持,用您堅持的態度,面對挑戰,堅信生酮能改善癲癇。 其實高油脂一直是生酮飲食推行上的最大障礙。近來已有針對減少油脂比例上的MAD(Modified Atkins Diet)及低GI(Glycemic Index)飲食的改良飲食,是比較接近日常飲食的比例,但療效較難掌握。初期還是遵照傳統的生酮飲食,若沒效也就不用考慮所有飲食治療了。若很有效,可考慮慢慢轉換到新的改良飲食或混著吃。「民以食為天」,若每天吃的都一成不變,那人生也是蠻乏味的,菜色多變化是家長要多傷腦筋為準備飲食的重要原則之一。 近來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生酮飲食不只治癲癇,還可預防糖尿病、肥胖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氏症,甚至治療惡性腦腫瘤。辛苦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想要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為了他(她),我們是否都應該給他(她)們一次機會? 表二 含糖15克的食物及份量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我心深處 |
 |
 |
醫學節日 |
 |
|